“它最喜歡吃胡蘿卜,我得給它畫些胡蘿卜!”秀秀高興地繼續做著。

“你覺得小兔子還需要什麼呢?”

“還需要朋友、媽媽、爸爸、玩具……”

秀秀開始設計出越來越多的東西。原本隻貼了一隻小兔的白紙,現在不僅有了漂亮的房子、綠色的草地、美麗的鮮花、可口的胡蘿卜,還有爬行的小烏龜、另一隻穿著裙子的小兔、大大的蘑菇、飛翔的小鳥、高高的太陽、彎彎的小溪,別提有多熱鬧了。

這就是孩子想象的空間,一旦有了想象空間,在孩子們小小的腦袋中,就不僅僅是一隻兔子了,而是一切和兔子有關的事情。所以,家長在和孩子做遊戲時,一定要克製自己的“聰明”,要讓孩子做遊戲的“主人”,讓他們盡情地去想象。

2.對待孩子的問題不要過於理性

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可以有兩種解答:第一種實話實說,非常理性的回答;第二種感性的回答,經過父母的想象之後再做回答。

比如孩子問關於月亮的問題時,理性回答就是月亮是地球的一個衛星。人類已經登上月球了,月亮上的那些圖像是環形山。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什麼叫衛星、什麼是環形山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呢?

當然,聰明的家長會告訴孩子關於月亮的一些傳說,比如說嫦娥奔月,比如說神秘的廣寒宮、月兔仙子。聽到這些故事,孩子的想象就能展開了。

如,小草綠了,不要告訴孩子那是春天到了,孩子會說“小草穿厭了黃衣服想換件綠衣服呢”;雪人融化了,不要告訴孩子那是因為溫度高了,孩子會說“雪娃娃在減肥呢”……

家長要記住一點:孩子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停留在感性階段,而不是理性階段,隻有等孩子真正接觸到自然科學的時候,理性才會慢慢占上風。

3.不要讓孩子的知識僵化

什麼叫知識的僵化?即孩子總以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對知識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的見解和觀念,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雖然知識學到不少,但是不能靈活應用,最終成了知識的奴隸。

那麼怎麼樣才能不讓孩子的知識僵化呢?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按照課本僵化地進行傳授,應該跳出課本,在遊戲、現實環境中將知識傳授給孩子。比如在教授植物學知識的時候,完全可以在公園裏進行,或者在植物園進行,哪一種植物、哪一種花草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這樣的課堂不僅活潑生動,孩子的思維也將得到拓展。

其次,要讓孩子將知識應用起來,而不是裝在腦子裏就可以了。如孩子學習了種植花草的知識,可以通過讓孩子種植盆花來利用這些知識。那麼在種植的過程中知識就變成活生生的經驗了,而不是枯燥的文字教條。

4.善於給孩子的思維鬆綁

所謂給孩子的思維鬆綁,就是不要讓孩子的思維固定化、模式化、理性化。麵對自然界的很多問題,孩子可能會有千奇百怪的答案,在很多家長看來,這些答案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那麼在這裏要告訴家長的是,珍惜孩子這些“胡說八道”的答案,那是孩子想象之後的結果。

一天,一個小男孩跟爸爸到公園裏去散步。小男孩看見河邊的一棵樹禿禿的沒有葉子了,便對爸爸說:“樹葉回家睡覺了。”爸爸馬上反駁兒子:“不對,樹葉又不是人,怎麼可能回家睡覺呢?秋天到了,樹葉都落到地上了。”

就這樣,小男孩以後再也不敢“胡思亂想”了。毫無疑問,他豐富的想象力已經被他爸爸扼殺了。但是,如果爸爸這樣回答小男孩:“對呀,樹葉也想家了,所以秋天到了,它也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了。”這樣的回答不僅會讓男孩了解到“秋天到了,樹葉會落下來”這個常識,還會保護他的想象力,不至於使他的思維被束縛。

5.鼓勵孩子模仿別人

要模仿別人,必須首先想象出別人的樣子,這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條捷徑。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模仿絕不是無意識地抄襲,而是把眼前和過去的東西通過自己的頭腦再造出來。毫無疑問,在模仿的過程當中,孩子會加入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創造,而這些都是孩子想象力停留的地方。

6.鼓勵孩子學習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作為成人,我們都知道,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發展想象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和經驗的想象隻是毫無根據的空想,這樣的空想對孩子並沒有多少的好處。隻有建立在知識經驗上的想象,才能閃耀出思想的火花。經驗越豐富、知識越廣博,孩子想象力馳騁的領域就越廣闊。

7.鼓勵孩子懷疑一切

有懷疑才會有問題,有問題才會有想象。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會把知識僵化,就是因為不懂得去懷疑別人的答案,總認為別人說的都是正確的,跟著別人走就是沒錯的。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孩子沒有創造力,沒有想象力,甚至沒有提問題的能力。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的優良心理品質。善於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是一種極有價值的智力素質,包括觀察、好奇、懷疑、愛問、追問等。對於孩子來說,觀察懷疑、想象思考以及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可以引導他們去選擇新的目標,持續進行學習和研究。

8.鼓勵孩子參加創造活動

創造活動特別需要想象,想象也離不開創造活動。因此,讓孩子積極參加各種創造活動,是培養想象、特別是創造想象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小夢是個想象力比較弱的女孩子,老師讓她畫一朵紅花,她就僅僅畫一朵紅花,而別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小紅花上畫一些小蝴蝶、小蜜蜂,地上還有小草之類的東西。所以,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小夢就是一個“木頭孩子”。

那該怎麼辦呢?小夢的父母陷入了沉思。

後來,小夢父母聽說附近開了一個針對孩子的創造班,即在這個班裏麵孩子可以自由創造、自由發揮,小夢父母將小夢送到了這裏。

果然過了不久,小夢的想象力豐富了不少,現在叫她畫一條小魚,她還知道要給它一些水,不然小魚要渴死……看著小夢的變化,父母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9.讓標準答案走遠一點兒

任何一個孩子天性都好探索,但中國的孩子與外國的孩子相比,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卻差得不止一點點,為什麼呢?很簡單,中國有很多標準答案,而在國外,這種情況卻很少出現。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會以“標準答案”來教導孩子,正是這些“標準答案”讓孩子的思維帶上了沉重的枷鎖。所以,聰明的家長在告訴孩子問題答案的同時,不要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兒童期是孩子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家長請幫助你的孩子把思維“枷鎖”打開,並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盡情激活他們的想象力!

10.用童心去激發孩子的想象

我們經常會評價一個人童心未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人的想象力像孩子一樣豐富,行為也經常跟著自己的想象而變化。這也給家長提供了一個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童心去激發孩子的想象。

一天,媽媽去幼兒園接利偉回家,天正下著小雨,媽媽和利偉撐著傘邊走邊聊。

忽然,利偉調皮地說:“媽媽,小雨點‘砸’著媽媽的頭了,好痛!”邊說邊做痛苦狀。

媽媽說:“沒關係,小雨點跟你開玩笑呢。”利偉聽後高興地笑了。

“你想想,小雨點還會跟你幹什麼呢?”媽媽很喜歡問利偉這一類帶有想象力的問題。

“我不知道……”利偉嬉皮笑臉地說。意識到孩子有思維惰性之後,媽媽啟發利偉:“比如說,小雨點會在你的頭上……”

“小雨點在媽媽的頭上跳舞!”利偉興奮地說。

“對呀,小雨點還在你的鼻子上滑滑梯呢!”媽媽指著她鼻子上流下的小雨滴說。利偉可樂壞了,幹脆跑出了雨傘:“小雨點還在媽媽的頭發上蕩秋千!”

“你說得真好,再想想,還有呢?”

“小雨點還會在媽媽的頭上跳蹦蹦床,小雨點流到媽媽的眼睛裏假裝是媽媽的眼淚,小雨點滴到媽媽的臉上給媽媽洗臉……”利偉一口氣說了很多。

“媽媽,我好喜歡小雨點!我真的真的好喜歡小雨點!”利偉在雨中興奮地說。在他眼裏,這糟糕的天氣因為有小雨點而變得樂趣無窮。

從利偉和他媽媽的身上,我們得到這樣一個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但孩子的想象力也是需要挖掘、需要培養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孩子的解釋,用童心去激發孩子更多的想象。

11.引導孩子多試驗

孩子的思維是無邊無際的,當他們學習了新鮮知識,有了新想法,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多做實驗,以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想法得到正確、科學的驗證之後,他不但更會滿懷激情地去想象,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創造能力。

宏達一放學回家就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空氣了。原來空氣這麼神奇,沒有它,人們就沒有辦法生活。”

“是嗎?我怎麼就看不到空氣呢?你能給我證明它的存在嗎?”媽媽像是在故意考宏達,說著便給他準備了做實驗的工具——杯子、塑料袋、水等。

宏達因為媽媽的這句話變得活躍起來。他把空塑料袋口攥緊,並不斷往裏捏,直到塑料袋變成一個氣鼓鼓的包,嘴裏還嚷著:“空氣,我已經抓住你了,看你還往哪裏跑!”

最後,他將空杯子口朝下倒著壓入水裏。可是,空氣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從杯子口裏冒出來。他著急地看著媽媽,媽媽笑著提示他:“想象一下潛水員是怎麼呼吸的。”宏達眨了眨眼睛,讓杯子在水裏慢慢傾斜,終於有氣泡從水裏冒出來。他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把空氣倒出來了。”

12.鼓勵孩子講故事,讀故事,記日記,畫畫

講故事能促進孩子的想象能力,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自己編故事並講給身邊的人聽。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促進了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閱讀故事同樣能促進孩子的想象力,畢竟依靠父母的講解,想象的餘地是有限的,而自己閱讀則可以主動地進行再造想象的訓練。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購買一些童話、神話、民間故事書等,這能夠啟發孩子想象力的作品。

對於孩子來說,除了講故事、閱讀故事之外,記日記也是鍛煉自己想象力的一個好辦法。鼓勵孩子把好的故事記錄下來,不斷修改,這樣就能通過不斷想象讓孩子的想象能力不斷提高。

除此之外,畫畫同樣也能激發孩子的想象能力,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各種圖畫。例如,一些景色優美的風景圖片和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圖片,可以讓孩子自由聯想。總之,通過不斷地鍛煉,孩子的想象能力必定有所提高。

13.鼓勵孩子幻想

幻想是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它雖然脫離現實,但是卻能讓孩子在這種非現實狀態創造出未來事物的新形象。

郭沫若在《科學的春天》一文中指出:“科學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這也就是說很多科學的發展都是靠著幻想而實現的。比如說人們幻想在天上飛,於是就有了飛機;幻想在海底遊,於是就有了潛艇……

父母要鼓勵孩子進行幻想,即使具有常識性的錯誤,父母也不必非要去糾正孩子。因為孩子正是由於缺少常識的限製,才可以想出一些成人想不出的想法來。

家長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的頭腦裏總會冒出很多奇怪的問題,把家長弄得無法回答。可以這樣說,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問,喜歡探索、創造……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科學家,或者有自己的發明創造,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有的家長沒有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提問,將孩子的想象力扼殺了,以至於他們無法“創造”出新的玩具,無法想象出未來的太空模樣。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才是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提問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要一味地拒絕孩子的問題

有思考的孩子才會提出問題。當你家的孩子成了一個“小問號”的時候,你應該感到慶幸,說明你的孩子已經在積極地思考了。如果家長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成為一個天才級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