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家長都在埋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沒有集中注意力。上課的時候東摸一下,西摳一下;做作業的時候,前麵翻翻,後麵翻翻,根本就不把注意力放在作業上。即便父母再三提醒,也是如此。為此,這些父母傷透了腦筋。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1.相信注意力是能培養的

注意力是哪裏來的?或許家長們並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注意力和其他後天的能力一樣,都是培養出來的。

培養注意力,最早可能要數中國古時候的逢紀了。

據說,中國古代著名的射手逢紀在學習射箭時先練習的就是注意力。他將一隻虱子用絲線拴起來吊在妻子的織布機上,然後就躺在織布機下麵,透過飛動的梭子,專注地去看掛在那兒不動的虱子。然後他還練習不眨眼的功夫,再練習把小的東西看大的功夫——這都和注意力有關。

3年以後,即使利劍刺到眼前,他也不眨動眼睛。而吊在織布機上的虱子,在逢紀的眼中大如車輪,這時他一箭射去,竟能穿虱而過。強大的注意力,使逢紀成了遠近馳名的神箭手。

當然,我們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時候,沒有必要這麼“變態”。家長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然,不能強迫孩子去做,否則孩子會產生反感情緒。

2.改變孩子多動的習慣

孩子幾乎都是多動的,這也是他們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的原因之一。比如,在課堂上,他們會不停地扭動身體,而不注意去聽講;甚至他們還會無故地離開自己的座位,棄老師於不顧;在家裏的時候,也會時常地翻箱倒櫃,把房間裏弄得亂七八糟,就連睡覺的時候也會來回滾動,睡不安穩……

那麼要想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就必須改變孩子多動的習慣。比如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講解、有趣的圖畫、玩具等迫使孩子放棄自己的動作,把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

3.激發孩子的濃厚興趣

能引起孩子高度注意的都是他感興趣的事物,甚至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注意力。那麼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就可以從他們的興趣下手。如果孩子暫時還沒有什麼興趣,家長就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引導。比如帶孩子參加畫展、聽現場音樂……

東東是一個“多動症”的小男孩,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都是如此,據他媽媽介紹,除了睡覺,東東一般不會在椅子上坐超過5分鍾時間,為此東東的父母苦惱萬分,找不到解決辦法。

後來,東東媽媽發現東東特別喜歡畫畫,並且在畫畫的時候表現出了少有的安靜。這下東東的父母找到了“救星”,他們根據東東的這個愛好,經常鼓勵孩子去畫畫,鼓勵孩子多畫一張,漸漸地大家發現,東東不是那麼愛動了,安靜的時間越來越長,並且除了畫畫之外,吃飯的時候安靜多了,上課的時候也安靜多了。看到孩子的轉變,東東的媽媽喜極而泣。

由此可見,家長一定要學會引導孩子的興趣,通過讓孩子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逐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4.強化孩子的抗幹擾能力

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在做著一些事情會跑去做另一件事情呢?原因很可能是受到了幹擾。比如孩子在畫畫,因為聽到電視動畫片的聲音,便拋下畫筆,拿起遙控器開始看電視了。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種表現,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抗幹擾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要想改變這一情況,隻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量減少幹擾的產生。

5.通過溯想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什麼是溯想?所謂溯想就是通過觀看一件物品幾分鍾,然後閉上眼睛,盡量完整地把觀看的物品在心中描繪出來。要求所有的細節都要符合原物,回憶完畢後可以對照原物看看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有就重新描繪一次,直到能完全描繪出原物為止。這個過程就是溯想的過程。

有兩種方法比較典型:

(1)書寫法

用一定的時間在紙上工整地寫出一定的數字,剛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長一些,寫的數字也可以少一點。例如,剛進行此項訓練時,可以在5分鍾時間裏寫出1~200的數字,以後逐漸增加數字。這項練習對於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孩子是非常有效果的。

(2)盯視法

找一塊有指針的手表,端坐放鬆,然後集中注意力用眼睛盯住秒針並隨之轉動,盯視的時間也可以先短後長。剛開始時可以盯視秒針走完三圈,逐漸可以增加為五圈、七圈。此項訓練需注意的是,盯視秒針的時候不能分心想別的事情,也不要隨意中斷訓練。

一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一個不懂得、也不能夠創造的孩子。要想讓孩子變成心目中的天才,就必須通過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

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觀是看,察是想,要想讓孩子提高創造能力,就必須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提高孩子的觀察力不僅應該讓孩子知道事物是怎樣的,而且必須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隻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認識世界、增長知識。觀察力是一個人智力活動的基礎,要想發展孩子的智力,就必須把觀察的大門敞開,讓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孩子的大腦。如果把孩子觀察的大門堵住,老是讓信息吃閉門羹,那麼,他的智力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每況愈下。

家長該如何訓練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1.訓練觀察力應該從訓練細心開始

作為成人我們知道,我們要發現一些東西,必須非常細心才能做到這一點。即便這些東西就擺在我們麵前,如果不細心,一樣是不會有發現的。同樣,對於孩子來說,要想讓孩子學會觀察,首先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細心。曆史上許多名人正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細心是敏銳觀察的必備條件之一。

我國古代的名匠魯班上山時被草葉劃破了手指,他從草葉邊緣呈鋸齒形的特征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

德國著名的科學家魏格納臥病在床,仔細觀看起一幅世界地圖來。普通的一張世界地圖,人們不知看了多少遍,而魏格納卻通過觀察發現,各大洲的邊緣像鋸齒一樣參差不齊,卻恰好可以互相拚接在一起。自此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後來得到證明,一舉成名。

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有一次發現許多昆蟲落到一種特殊植物的葉子裏麵,植物受刺激後,分泌出一種消化液,把昆蟲吃掉,變成這種植物體的營養。後來達爾文經過16年的細心觀察和研究,寫出了《論食蟲植物》一書,為生物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這些大量的事實證明,沒有細心,他們根本就觀察不到這些東西,也就不會有什麼發現,更不會有人類的進步。

2.培養孩子的敏銳性

觀察力的敏銳性是指迅速而善於發現容易被忽略的信息。許多看似司空見慣的現象對於觀察力敏銳的人來說,其中說不定就隱含著一個巨大的發現。

水蒸氣,對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就隻有瓦特一個人發明了蒸汽機;

蘋果成熟了往下掉,對任何人來說也不陌生,但隻有牛頓一個人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麵對同樣一件事情,為什麼有的孩子能發現很多好玩的東西,而有的孩子卻什麼都沒有發現呢?這與他們觀察力的敏銳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觀察的敏銳性呢?同樣可以從興趣入手。根據調查,不同的孩子在觀察同一事物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注意到不同的方麵。例如,同在鄉野逗留,有些對植物感興趣的孩子會發現各種不同的莊稼和野生植物之間的區別;而一個對動物感興趣的孩子則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動物之間的區別和聯係……這一切都說明興趣不同,關注點不同,那麼觀察的敏銳性也就不同。

除此之外,觀察力的敏銳性是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一個知識比較豐富的孩子,敏銳性肯定比知識匱乏的孩子要強。當然,知識對觀察的敏銳性有時也有消極作用,有些人常常憑借知識對一些事物進行主觀臆斷。歌德曾說過:“我們見到的隻是我們知道的。”

3.給予足夠的日常刺激

心理學專家認為,如果讓孩子生活在缺乏日常刺激、使感覺起作用很少的環境中,會使他們的知識內容顯得蒼白無力,而且觀察能力下降,乃至消失殆盡。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簡單,觀察是把眼睛所看到的和心裏所想的進行結合。你看到了什麼,你才能想到什麼,你想到什麼,才能看到什麼。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看到了鮮花,你才會想到鮮花的美麗。同樣,你想到了鮮花的美麗,你也才能看到美麗的鮮花,否則你看到的就是鮮花下麵小草的堅強。

無論是你看到的、觸摸到的乃至是聽到的,都是一種日常的刺激,有了這些刺激,你的思維、觀察事情的角度才不至於遲鈍。有人就曾經說過:“僅僅阻斷觸覺刺激,也會使被試者智力遲鈍,手指尖的靈巧性下降,感情容易衝動,並出現離奇古怪的思維。”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就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日常刺激,讓孩子在日常刺激當中訓練自己的觀察力。

4.確定觀察目的

訓練孩子的觀察力,還要從觀察目的入手。比如和孩子去公園遊玩,你就可以告訴孩子,今天可以觀察公園裏麵都有一些什麼花,花叢之中都有哪些昆蟲……在這種“任務”的指引下,孩子就會仔細觀察,然後將觀察到的東西銘記在心上,甚至有的孩子還能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思考。那麼毫無疑問,在這種教育模式的引導下,孩子的觀察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

5.教育孩子養成觀察習慣

觀察力是在長久的觀察中慢慢提高的,因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觀察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這就要求孩子要具備長久的觀察習慣。一個人有了長久的觀察習慣,就能克服觀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困難,把觀察進行到底。而觀察力正是在這種鍥而不舍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的。

要想培養孩子的敏銳性,既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又要提高孩子的知識儲備。

成功都離不開自己的想像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孩子想象力無限,那麼他的創造力也就無限。世界上很多的科學家,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自己的想象。

愛因斯坦在16歲時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追上光速,將會看到什麼現象?”在當時這隻不過是一個少年的幻想而已,而刻苦鑽研的愛因斯坦卻在這個問題的提示下發現了當時物理學中的根本矛盾。10年後,想象之花終於結出了成功之果,震驚那個時代的“狹義相對論”誕生了;又過了8年,“廣義相對論”問世。英國物理學家延德爾就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而感歎說:“作為一個發明家,他的力量和多產,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想象力給他的激勵。”

既然想象力是如此重要,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激發並且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呢?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給孩子留下想象空間

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想象力,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他們留下一些想象空間。比如在孩子畫好一幅畫的時候,家長隻會簡單地給予肯定或者鼓勵,卻沒有根據畫的內容,讓孩子進行一些想象。同樣在購買一些玩具的時候,也僅僅是滿足孩子玩耍的需求而已,沒有利用這些玩具給孩子以想象的空間,這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是不利的。

一次折紙遊戲,秀秀學會折小兔子後,把小兔子貼在了紙上,並且將貼好的兔子拿給媽媽看。媽媽不僅肯定了秀秀的小兔子折得很好,而且還問秀秀:“小兔子生活在哪裏啊?”

秀秀就給小兔子畫了一個漂亮的房子,還有綠草地、美麗的小花。

接著媽媽又問:“你知道小兔子吃什麼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