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掌握記憶的方法

人腦的記憶潛能是巨大的,如何充分發揮這種潛能,關鍵就在於掌握一套科學的記憶方法。

一個人的記憶力對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是智力諸因素借以發展的基礎。正是由於有了記憶力,孩子才學會了說話、數數、唱歌、畫畫、遊戲,並能在各種環境中活動。孩子靠記憶貯藏知識、積累生活經驗,而知識和經驗的不斷豐富,又成為他們今後發展的基礎。因此,有人把記憶比作“潛力活動的倉庫”。因此,幫助孩子掌握記憶的方法,培養孩子高超的記憶力,對於開發孩子無窮的潛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記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反反複複的重複記憶法

即讓孩子以反複重複來鞏固記憶。這種方法更適合於年幼的孩子,家長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會對此產生厭惡情緒。因為年幼的孩子本來就喜歡重複,同一個故事他可以百聽不厭。當然你在重複的時候,可以采取一些變化的手段。比如邊講故事邊做些手勢,或者在敘述故事時向孩子提幾個問題,甚至可以讓孩子接著講,以提高孩子的興趣,提高記憶的效果。反複感知事物的結果,就會在孩子的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由此及彼的聯想記憶法

聯想是記憶的基礎,是記憶的真正秘訣。廣泛的聯想能夠極大地提高記憶力。

在實踐中,常用的聯想記憶法有:

一、類比聯想法。對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在性質上與它相似的事物的回憶。這種方法對學外語非常有用,可將同義詞、近義詞和詞組放在一起記憶。

二、對立聯想法。對一事物的感知回憶引起對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回憶。利用這種方法,可把對立的定理、公式和外語單詞歸集在一起來記憶。

三、因果聯想法。利用事物間的因果聯係,進行必要的邏輯推理,記憶起來就不費力氣。譬如,南部沿海地區緯度低,海岸線長,致使氣候長夏無冬,高溫多雨,因而河流量大,汛期長,農業生產一年兩至三熟,盛產水稻和甘蔗。這些現象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掌握其內在規律,按照一定的邏輯推理方法,非常容易記住。

四、接近聯想法。在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們的思維中形成聯想,因而易於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譬如,蘇聯1917年十月革命,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三個年代在時間上接近,而且都相隔兩年,記住一個易於聯想到另兩個。

3.惟妙惟肖的直觀形象記憶法

根據幼兒記憶的直觀形象性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幫助孩子記憶。實驗證明:直觀形象記憶法是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孩子模仿電視廣告或卡通片中人物的語言,而且惟妙惟肖。另外,直觀形象記憶法常常可以跟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

維納小時候曾有過一大堆玩具,如小蒸汽機、小型電動馬達、萬花筒、幻燈機等等。在玩這些玩具的過程中,他獲得了許多淺顯的科學知識,而這些知識為他以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求知欲望,最終使他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4.分門別類的歸類記憶法

如果把記憶比喻為知識的倉庫,那麼隻有把知識歸類,同類的放入一個倉庫,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儲存能力。

有人曾用歸類法來教孩子識字,效果不錯。這是利用了漢字的特點,用基本詞來帶形聲詞,如:井——阱、徑、涇、經、逕、莖;青——請、清、情、晴、精。這樣認字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一串一串的,便於孩子記憶。

有人還利用這種方法歸納出了英語單詞速記竅門。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5.又詠又唱的歌謠記憶法

一般來說,有節奏押韻的材料便於記憶。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機械記憶,讓他們從小背一些兒歌、詩歌(要注意選擇孩子容易理解的),對於開拓孩子的知識麵、開發智力大有益處。另外也可以把某些知識用孩子喜愛的歌謠方式傳授,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6.眼耳口手並用的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

利用多種感覺器官(眼、耳、口、手)來參與記憶活動,能提高記憶的效果。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用三種方法讓三組被試者記憶10張畫。

第一組:隻告訴畫了些什麼。

第二組:給被試者看這10張畫。

第三組:給被試者看這10張畫的同時,告訴被試者畫中畫了些什麼。

過一定時間後,測試被試者的記憶效果,結果如下:第一組記住了60%,第二組記住了70%,第三組則記住了86%。可見利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能大大地提高記憶的效果。

總之,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給孩子安排一些有利於增強記憶的刺激,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並且引導孩子掌握一些實用的記憶方法。但更重要的應該是:隻有豐富的童年生活及感覺經驗才是兒童早期記憶力發展的沃土!

孩童時代是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代,家長切不可失去這一發展孩子記憶力的良機。

發掘孩子想象的翅膀

培養孩子無窮的想像力,給孩子插上有著不竭力量的想像的翅膀,便能開掘他們永不竭止的潛能資源。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功成名就後,有一次深有感觸地說: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由此可見,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孩子想像力的發展,與其整個心理的發展,特別是智力的發展關係十分密切。它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體現,而且是孩子進行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父母應千方百計地發掘孩子的想像力,這是送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1.要鼓勵孩子大膽想像

想像力是孩子創造才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大膽的創造想像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們一邊驚歎自己的想像力不如孩子的豐富、大膽,一邊又有意無意地要孩子適應大人的條條框框,對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規矩”的大膽想像加以糾正。殊不知,這種愚蠢的做法往往過早地扼殺了“神童”。

一位從美國訪問回來的幼教專家曾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她去一所幼兒園參觀,看到一個孩子用藍色畫了一件大大的圓東西,她問:“你畫的是什麼?”那孩子答:“大蘋果。”這時,他的老師過來看了一眼,讚揚說:“嗯,畫得好。”摸了摸那孩子的頭就走開了。我們的專家見狀很納悶。事後,她便問那位美國老師:“他用藍顏色畫蘋果,您怎麼不糾正他呢?”那位老師詫異地看了她一眼,說:“我為什麼要糾正他呢?也許他以後真的會培育出藍色的蘋果!至於現在的蘋果是什麼色彩,他會在吃蘋果時弄明白的。”

這位老師不幹涉孩子大膽想像的做法,是很值得每一位中國父母學習的。

2.豐富孩子的生活知識和經驗

豐富的想像力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的。而且知識的廣度越大,深度越強,想像的能力也就越強。父母要讓孩子廣泛地接觸社會和自然,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積極引導他們學習所能遇到的各種知識,不要動不動就對他們說“這個你不懂”、“長大後再學”、“那是你能問的嗎?”

孩子有強烈的求知欲,這是培養他們想像力的好條件。每當回答完孩子的問題,父母就要讓孩子想像與這個問題有關的知識和其他問題,讓他把許多知識聯係起來,然後去想像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培養孩子創造想像力的基礎。

3.結合孩子的好奇心,培養想像的生動性

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發展想像力的起點。但是如果沒有一點想像的目的,想像就會變成胡思亂想的空想。當孩子問你一個問題時,你不但要完善地給予解答,而且還要反問:“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呀?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比較他的想法和你的回答,告訴孩子:要針對一個問題去想像,不能憑空想像。

為了培養孩子想像的生動性,父母最好是提出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去進行想像。

例如,可以對他們說:“一隻老鼠掉到了水盆裏會怎麼樣呢?”孩子就會去想像老鼠在水裏掙紮,渾身上下濕淋淋,急得亂遊、亂抓的樣子。

4.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想像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發孩子無窮的遐想:藍天中朵朵白雲像成群的牛羊;綠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綠色的地毯……

在孩子觀察大自然的同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想像、比擬,這些事物就會在孩子頭腦中變成無數美好而奇異的童話。在孩子想像的同時,家長可進一步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像用語言描述出來,或用圖畫表達出來。

5.多給孩子講講故事,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講故事、猜謎語是激發孩子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孩子酷愛聽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孩子發揮想像的童話和神話故事。

19世紀德國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歌德,在他幼年時,母親就常常給他講故事。每天講到“且聽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後的故事情節讓歌德去想像。幼年的歌德為此做了各種猜想,有時還同他奶奶商量,等待著第二天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二天,母親在講故事前,先讓歌德說他是怎麼想的,然後自己再講。當歌德猜中了的時候,他就高興得叫起來。歌德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這為他後來創作劇本和小說帶來了很大的益處。

6.讓孩子聽音樂,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家長可在孩子具有一定欣賞能力的基礎上,訓練孩子聽音樂做動作。可錄一些供孩子展開豐富想像又易於表現的音樂,在平時有意識地放給孩子聽,要求孩子根據音樂想像出各種相應的動作、表情。譬如,小白兔的輕快、大象的沉穩等等。

另外,根據歌曲自編動作,進行表演,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創造想像力。可選用一些孩子會唱的歌,讓孩子根據歌詞的意思,編出相應的動作。孩子在根據歌曲編動作的過程中,頭腦中就會進行有關方麵的想像活動。

7.讓孩子在美術活動中激發想像力

美術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應為孩子準備一些畫筆、橡皮泥、彩色紙或小積木等,讓他們去畫、去捏、去折疊、去拚搭,表達出各種不同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在一邊想像一邊塗畫、拚搭的過程中,因受其一定技能的限製,難以表達想像的內容時,父母應適時地教給孩子一些表現技能,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

在美術活動中,意願畫不失為一種培養孩子創造想像力的有效手段。畫意願畫就是讓孩子自己想、自己畫,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孩子在構思圖畫的內容和布局時,必須進行豐富而活躍的想像。家長千萬不可代擬主題,代定內容,而應對孩子啟發、誘導。

“添筆畫”的辦法也非常有利於發展孩子的想像力。譬如,大人畫一個圓圈,告訴孩子可以在圓內或圓外添畫其他線條,試試都能添畫出什麼東西。鼓勵孩子大膽想像,大膽嚐試,別出心裁。

同樣,“添物畫”的方法也不妨一試。可以畫一幅未完成的畫,讓孩子想像並補添其餘物體。譬如,畫一幅畫,表現的是烏雲密布,暴雨即將來臨的畫麵,讓孩子想像並畫出其餘內容。

按主題畫畫和按主題建築,可以較好地發展孩子的有意想像。即向孩子提出一定的想像主題,要求孩子圍繞主題進行有意想像,並把自己的想像用畫畫和泥塑、拚搭等活動表現出來。

泥塑和雪塑活動也是發展孩子創造想像力的重要途徑。給孩子提供橡皮泥或教孩子用水、黃土、膠水和成黃泥,教孩子學會搓、揉、壓、卷、捏等動作,並在此基礎上塑造各種動物和人。冬天下雪的時候,可讓孩子用雪堆塑成各種形象。在泥塑和雪塑的活動中,孩子進行著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其實,培養孩子無窮的想像力,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父母隻要留心,就可以順手拈來,在無聲無息中,使孩子想像的翅膀一天天豐滿。

想像力是心靈之花,孩子新奇的想像遠遠勝過成人。

點燃孩子富於創造性的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開創性人才所必備的思維品質,因此必須注重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開發。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可以說,創造力的培養,實質上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最重要、最積極、最有生命力、最有帶動力的一種思維。孩子是否富於創造性思維,是決定其將來是否有大的創舉與成就的關鍵。所以,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創造性思維並非神秘莫測,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點燃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1.激發孩子的深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愛好和深厚的興趣,是引發創造性思維並與感情和意誌結合起來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理狀態可以是孩子在某種現象偶然觸發之下不自覺地形成的;也可能是在確定的目標的推動之下,自覺地逐步培養起來的。

興趣是創造的先導。許多科學家的科技發明的生動事例,無不對孩子起著激勵作用。隻有培養孩子追求知識的濃厚興趣,才能點燃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並使之久燃不息。

2.培養孩子強烈的好奇心

永無止境的強烈好奇心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欲望,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可貴品質。平時就應引導孩子,凡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對於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要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對於一些能解決的問題要盡快找出突破口。科學勞動的重要特點,在於探索性和創造性,單純接受現成的結論和別人的觀點,是不能有所創新的。經常激發孩子的強烈好奇心和永不滿足的欲望,能使孩子不斷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