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蕭何入獄(二)(1 / 2)

食客對蕭何說:“相國知道嗎?您已經距離滅族不遠了。”

蕭何本來忠心耿耿,忙說:“這又是為什麼呢?”

食客說:“您身為相國,名列功臣首位,皇上還能再加封您嗎?”

“不可能了,我已經位極人臣。”

“相國自從入關以來,十幾年來深得民心。這種情況隨著皇上殺功臣而有增無減。關中之民盡皆歸附相國。皇上這次帶病親征,對手是英布這樣的勁敵。連留侯張良這樣的人物都感到形勢嚴峻,帶病出來輔佐太子。皇上屢次派遣使者來詢問相國,就是怕您深得民心,功高震主,一旦有任何異樣,關中必然震動。臣下為相國計議良久,相國最好侵民自汙,壓價多購百姓土地,用這種方法失去民心,皇上心中才會感到後方安穩,才會消去疑心。”

蕭何越想越怕,萬不得已,依照計策行事。劉邦聽到蕭何侵民,果然十分高興。

劉邦平定英布之後,還放心的回到故裏,上演了一幕“高祖還鄉”的喜劇,才悠然自得的返駕長安。劉邦在路上的時候,關中百姓擋路告禦狀,紛紛控訴蕭何強行壓價強占他們土地的事情。劉邦樂滋滋的回到宮中,蕭何立即去拜謁。

劉邦喜上眉梢,說:“如今相國這樣替我鎮撫關中百姓?”說著把關中百姓的狀紙遞給蕭何,說:“你給我自己去向百姓交代。”

蕭何叩頭謝罪,回到相府,立即招來百姓,願意賣掉土地的,立即補足剩下的錢,如果不願意賣的,如數退還土地。關中百姓三呼萬歲,盛讚皇帝英明。劉邦聽說此事,欣喜若狂。蕭何本來不願意如此行事,但是為了消除劉邦的疑心,不得不吞下這杯苦酒,不得不自毀名聲。

劉邦當時是不是真的懷疑蕭何,似乎難以定論。但是從緊接著發生的一件事情上來看,劉邦忌恨蕭何籠絡民心,應該是毫無疑義的。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為了收買民心,曾經下令關中百姓進入皇家獵場耕種。可能因為令雖下,百姓尚未開墾,也可能是後來又下令收回。但蕭何受到懲罰卻與此有關。

蕭何看到皇家獵場中有許多空地,為了安撫百姓,保證國家安寧,給劉邦上了一道表章說:“長安地區人多地少,皇上林園之中有許多空地,白白荒廢,實在可惜。叩請皇上開恩,準許百姓拿來耕種,一來可多收糧食,養活百姓;二來可以收獲幹草,供給軍隊和禽畜草料。”

劉邦看表,無名火起,不禁勃然大怒:“相國受人收買,要來耕種我的獵苑,罪無可赦!”

劉邦下令將蕭何依法逮捕,送交法庭審判。

蕭何被捕,關在牢中尚且被打,朝野震動,喊冤之聲不絕。

一個廷尉,姓王,趁在劉邦身邊執勤的時候,走上前去對劉邦說:“相國到底犯了什麼大罪?如此年老之人,關在獄中還上了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