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鍾繇,字元常,見過刺史大人。”一個中年男子起身拱手。
徐瑞啞然,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麵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原來如此,難怪會於蔡邕一同前來,二人都是大書法家。不過鍾繇也善政治,曆史上,若沒有鍾繇,司馬懿估計老死都不得征詔。
“元常大才,肯屈身來幽州,瑞甚感。”徐瑞拱手回禮。眾人一一自薦,徐瑞一一回禮,當然都是沒有聽說過的人,畢竟三國誌和後漢書,大都誌記載成名的人,有多少人才被埋沒,不僅可知也。於是大為感歎,無論前世還是今生。轉而想蔡琰道:“昭姬妹妹,不知可借琴一曲否?”蔡琰點頭。
“子榮亦精通音律?”蔡邕驚奇。
“精通不敢,略懂一二。今日諸賢入我刺史府,我徐瑞感激甚,願撫琴一曲,謝諸位。”徐瑞於蔡琰手中接過焦尾琴,還多看了蔡琰兩眼,笑而回坐,稍定,徐瑞琴藝確實自覺不咋地,但是也算勉強,想起十大名曲,最喜歡的便是《春江花月夜》,於是琴聲於詩詞一道,先是吟詩,後撫琴,以此往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歌罷手指揮動,眾人為聞此吟詩彈琴之法,詩詞未聞,曲亦未聞。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樞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大約一刻,徐瑞撥完最後一個音符,餘音嫋嫋,徐瑞亦在繼續享受回味,如此不知過了多久,徐瑞率先清醒過來,見蔡邕還在閉眼,一手捋須,一手在案幾上,手指起伏輕動,輕搖著腦袋,眾人皆是如此。徐瑞也不打擾,如此又過了一刻,眾人皆醒來,蔡邕是最後一個,因為最為精通音律,所以最懂、理解最深、最為享受。俶爾睜眼,盯著徐瑞大喜,仿佛身上有寶貝一樣,徐瑞這個人就是寶貝。
蔡邕起身,跑過來,抓住徐瑞的手臂衣襟:“快拿出來,快把曲譜拿給我!”
徐瑞也不掙,笑道:“我哪裏有曲譜,改日我寫下來給蔡大家你,何如?”
“不行!現在就寫,此次前來,田豐求我來你手下做官,幸得康成公也是出麵,我才答應前來看看是否如眾人所說。今日老夫蔡邕放言:你現在把此曲寫給我,我便應了此事,拜你為主公,就是把昭姬許配給你,我也一並答應了。來人!那紙筆,我研磨,現在就寫!”眾人莫不以為蔡老頭瘋了不成,不精通音律者,不懂其妙,蔡邕不瘋也差不多,徐瑞之前的表現就很令他滿意了,看他對昭姬的眼神,也心知肚明,如今一激動全都說了,也剛好做個順水人情,不過驚歎此曲乃是首要,驚歎的無以為複!眾人無語,卻也開心,於是待得徐瑞寫完,蔡邕抱著曲譜拜主之後,也跟著拜主,蔡琰更是臉紅低頭,不敢言,對徐瑞深有好感,她也精通音律。
徐瑞接著說道:“此曲,單一是琴,效果不是最美,當即多種樂器一起合奏。”於是徐瑞蔡邕兩人一起討論曲譜:樂曲“江樓鍾鼓”,當以琵琶模擬鼓聲、簫和箏奏出波音,接著響起徐舒優美的旋律,描繪夕陽映江、晚風輕拂的初暮景色.第二段:“月上東山”,主題音調夠高四度,旋律向上引發,表達了一種月亮緩緩上升的動感.第三段:“風回曲水”,曲調層層下旋後又回升.第四段:“花影層疊”,出現四個快疾繁節的樂句.第五段:“水雲深際”,音樂先在低音區回旋,接著八度跳越,並運用顫音和泛音奏出飄逸的音響,表達了水天一色的意境.第六段:“漁舟唱晚”,展現的是一段漁歌的旋律,柔美的簫聲如悠揚的漁歌自遠處飛來,表現了漁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著是稍快而有力的樂隊合奏,氣氛熱烈,表達了漁人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第七段:“洄瀾拍岸”,進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掃輪”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後,樂隊全奏,描繪了群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第八段:“欸乃歸舟”,音樂呈反複式遞升,箏劃奏的聲如流水的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強,表現了波浪層湧、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第九段:“尾聲”,節奏舒緩,表現船漸漸遠去、江天一片寧靜的夜色.
蔡邕、蔡琰算是服了。其他人敬徐瑞的仔細詳解,對音律精進了許多,成徐瑞不世奇才。隨後徐瑞令沮授為幽州別駕、蔡邕為功曹從事,鍾繇為治中從事,一幹眾人皆在刺史府任職,徐瑞均賜亦宅院,暫且不提。
如今來的人才一下子補充了幽州的內政之缺,徐瑞很是新任的放權,本來也不擅長這些,幾乎都是沮授一提議,徐瑞思考一下,便是答應,再後來幹脆告訴沮授,不是什麼大事,都可以自行做主,沮授雖然覺得這主公有點太懶了,不過徐瑞說自己不擅長內政細節,沮授感徐瑞的新任和知遇,愈加勤懇,是以幽州氣象立刻與眾不同。而徐瑞反倒變的清閑了許多,沒事就往蔡邕家跑,兩人感情迅速升溫,翡翠等四個丫鬟知道徐瑞天天去蔡家,有些醋意,卞玉自跟了徐瑞,很是乖巧,丫鬟綠珠也是醋意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