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巨鹿元皓亦拜主(2 / 3)

“大漢根亦爛,卻是如此,哎”田豐感歎。

“這君側根本清不了,殺了閹寺,外戚做大,滅了外戚,黨人為禍,如此循環也”徐瑞正色。

“是啊,子榮一語,切中時弊,然則陛下太過恩寵張讓等閹黨,卻又為之奈何?不知道有多少仁人誌士,隕落在清君側的道路之上。我田豐雖說沒什麼才華魏王,若是能使得陛下明令兼聽,縱使身死,又有何惜?不知子榮可有破解之法?”田豐正色曰。

“既然清正不行,何不換一種角度審視?既然清不了,何必要去清?元皓不覺得最終的根源乃是這製度的問題嗎?大漢方圓幾千裏地山河,無數良田美傾,養育著華夏民族五千萬兒女。如今是這樣嗎?生我養我之土地在哪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者高居於上而不知體恤百姓,錦衣玉食、良田千頃、家譜無數、廣廈萬間,安置百姓之水火?貧者無立錐之地?百姓之不存,這些個貴族包括朝堂社稷又將寄居於何處?民之不存,國將焉附?拯救百姓於水火,祛除異族於國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民乃是天下之根本,為禍朝堂,歸根結底還是賢達不能為之用,百姓慘淡,國力衰弱。我徐瑞無力清君側,也不願,我也沒有能耐改變當今的當權朝政,我隻願天下百姓能夠活得更好,我徐瑞願為天下百姓的衣食無憂、有人格、有尊嚴、老有所養、子有所教而奮鬥終生!”盜用範文正公《嶽陽樓記》之名句。田豐細細品味,甚是為這種敢為民先的境界而拜服。

“自高祖起,至光武中興,皆以士子文人為治國之本。今先生卻以民為本,不知為何?”田豐驚疑。

“無百姓耕織,何以為食為衣?百姓無以存活,這欺壓在百姓頭上的士族貴胄,將何如?”徐瑞反問。

田豐思考徐瑞的言語,甚是憂愁,不知何以應對。

徐瑞又說道:“朝堂是閹寺、外戚、黨人。各州、郡、縣是士族世家豪強。然則這些人不過是大漢人中的百一,這些人若是賢明,還好說。但是時間長久,一代不如一代也,原因在於安逸的生活,滋長了驕奢,什麼都不要做,便可以以出身,家族的力量為官一方,親朋勾結,為禍一方,百姓何以不苦,世家大族,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如今多少代下來,情況如何,以元皓的眼光,心裏都很清楚。馬上得天下,以文治天下,這話沒錯,關鍵在於這國家的治理,不能是如同世襲一般,隻聞出身,不聞才華。一家尚且如此,何況一國呼?錯在於,這舉孝廉的方法,漏洞太多,被太多的人聯手搞得烏煙瘴氣。縱使一時肅清,也必不長久。我意改變這種為官的方式,當唯才是舉,不計較出身,有德有才,縱使寒門亦重用;無才無德,即使貴胄亦不用也!如此才能百姓安居樂業啊,這國家才能安穩太平。元皓以為何如?”

“子榮所言,驚為天語。隻是難也,比登天還難,哎……”田豐傷感、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徐瑞一介布衣寒門,願以此為終生之奮鬥目標,縱使就我一個人,我亦此誌不改!”徐瑞氣勢外放。

“子榮,不是我打擊你,你的想法如何被天下世族所容?倒是成為天下之公敵,自保都難,如何區處?”

“元皓謬也,不是天下人的公敵,還是隻是百一而已。何況這許多落魄的士族也會支持我,更有天下多有的窮苦百姓支持我,更會有聖賢之士支持我。我根本沒有想過要得到權臣世家的支持,因為我就是要滅了他們,打破這腐爛的製度,還天下一個太平!”徐瑞高聲道。

“子榮,是要造反不成?”田豐說道。

“元皓說是造反,我也不反對!我隻能說是不得不反吧!”徐瑞淡然說道。

“若是聚眾造反,豈不是領百姓更為淒慘,無根基無勢力,又何如?怕死身死族滅”田豐悠然一道。

“元皓錯了,卻非我有意妄圖興事,禍亂天下。這天下已到了破碎的邊緣,我意謀取一地為根基,治理好百姓,練兵強兵,當天下大亂之時,一步步的擴大,如同那強秦的崛起,最終取代這氣數已盡的漢室。”

“若霸業可期,將對世族何如?”田豐問道。

“以民為本,強軍安之。惟德才兼備者重用!”

“田豐不才,聞子榮之誌,當真大賢,願以此誌,為吾誌,自此追隨子榮,願拜為主公。”拜主,武將單膝,聞之長揖。瑞大喜特喜,扶起田豐,執手大笑:“君不負我之誌,我不負君之才!”田豐亦笑。

既然已經拜主,徐瑞不再隱瞞,遂將朔方之事,甄家之事,及其打算悉數告之。田豐久歎:“昔年我曾觀天象,紫薇臨於河東之地,一明星映照群星,是以有不世大才而去。兩年此星向北而去,當在朔方,隨後忽隱忽現。原來正應主公。”徐瑞於是對天文更加恭敬。

“接下來當何為?”徐瑞認為田豐大才,當以臂膀待之。

“朔方之事,主公安排很妙,乃是一伏筆,日後必有妙用,為今之計,當是某得一官職,作為根基之地。我有三處共主公來選:其一,並州。戰馬資源豐富,關隘較多,易守難攻。東出壺關可入常山中山。北出朔方可進河套。出代郡可進幽州。草原可以練兵強軍,雖說缺乏糧草,但是最重要是,可以隨時南下如司隸。其二,益州。高祖得益州而王天下。益州人口眾多,土地肥沃,天府之國也,又鮮有戰亂,民富而強。待天下大亂之時,北出漢中,可伐關中,占函穀以收長安。東可巴郡順風而下,入荊州。主公以為若何?”

“兩地都是絕佳位置,士族豪強太過龐大,難以取,亦難以掌控,敢問其三?”

“其三便是幽州。幽州地處邊關。雖是苦寒之地,但是此地容易掌控。南下冀州,西出草原並州。也是戰略要地。”

“我早就中意幽州,取幽州先取遼東郡。世人結謂遼東苦寒,不毛之地。可有多少知道,這是寶地啊!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遼東之地,當吾根基也!元皓莫急。天機不可泄露,等到遼東,與你分說。”

“何以取遼東?”

“說來也是慚愧,我是布衣,不曾舉得孝廉,更是無名無望。若論太平盛世,政令清明,我或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如今宦官、外戚、黨人幹政,而我又都看不上,定不願投靠一方為其馬前卒,是以本沒有出路。可是天機難測,陛下西園賣官,但凡有錢財者,不論是何出身,皆可資財得官,雖是使得很多無能之輩一躍龍門,卻是給了我絕佳的機會。我欲中山毋極縣甄家求取資財,買得遼東郡太守何如?”

“雖然名聲不好,卻隻能如此了。卻不知主公與這甄家有何淵源?若是有了甄家的鼎力支持,錢糧的問題,好辦很多。”田豐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