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磨刀霍霍向豬羊”(2 / 3)

而殺豬匠這時會將鐐環從豬的後麵插進去,並讓人幫忙,把無頭豬倒掛在一架事先擺好的單梯上(一種簡易木梯,一般農家用作上草樓用)。這時,再從上到下打開豬肚,掏出豬的內髒。

幫忙的人端著花花碌碌的腸子(一般盛在簸箕裏),走到屋裏去,拆除裹在大腸小腸上的豬油。殺豬匠則手持一把砍刀,將豬分割成兩半。

將半邊豬扔到重新擺好的屠案上,殺豬匠開始分割這半邊豬肉。它先用寬大的薄刀和砍骨刀,將豬脊砍斷,然後拿薄刀分割成塊。

砍肉,要砍成周正,這樣才好看。一般而言,半邊豬,可以分割成八大塊。農家講究每塊肉的形狀,除了它要長期掛在火頭,讓外人觀看以外,有時,還要用臘肉送人。特別是豬蹄、豬後座等,要讓人看起來有美感。

把肉砍好,最後是剖開豬頭。

這時,一頭豬也就殺好了。東家的飯菜這時也香了。那些被接來吃年豬肉的親朋好友們也前前後後來了。

相對於別的手藝,殺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主要靠是的力量。但即令如此,這是一門仍需要跟師學藝的手藝。它至少在兩個方麵需要有師傅的點撥。

一是“遞刀”。所謂遞刀,就是點血刀捅向豬喉管的那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短的。關節點在能夠一刀斃命。這就要求殺豬匠在把刀送進豬喉管的那一霎那,選準部位,而且,刀子捅進去後,保持不移向別處,使刀刃能夠掃斷豬喉。

初學殺豬者,常常不能一刀解決問題,而要補第二刀。而這,在農家會是一種忌諱。

遞刀還有另一些講究:看兆頭(農家辦過年的一切事情,都講“兆頭”,如打過年的豆腐,做醪糟,熬糖等等,如果這些東西都做得好,那麼就預示著明年做事“順”。殺年豬是辦年貨中最大的一件事,自然也被看作可以體現明年運程的事情。這裏,我們可能看出鄉人精神層次的東西:對於命運和對某種神秘力量的虔信)。

怎麼看呢?看血是怎麼流出來的,看豬在斷氣時的哼哼聲,看點血刀上的血,和點血刀刀尖對著的方向等等。往往,豬一斷氣,東家主婦就會問殺豬匠:某師傅,您看還怎樣啊?

好哦。或者說,像……有些“改常”。

因此,殺豬匠遞刀就不能不謹慎了。怎麼好意思將一個好端端的日子搞得愁雲密布呢?而這就要求殺豬匠有較熟稔的技巧。

二是要會砍肉。要把肉砍得周周正正,必須熟悉豬的結構。而下刀,也必須準確。譬如半邊豬肉放在屠案上,砍斷豬脊時需要把砍刀舉得很高,再猛地剁下來,一刀剁不斷,要再剁。這時,假如兩刀剁的不是同一地方,肉就剁爛了。這就是說,看起來很簡單的砍肉,其實也是需要手法,需要熟練的。

但這兩點,和其他的手藝人比較起來,終究簡單多了。因此,殺豬跟師學藝,一般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也不需要跟兩年三年。一般情況,學一年(其實也就是一個冬季),就會了。

殺豬匠過去的工具主要有這樣幾種:點血刀(不同型號)、薄刀、砍骨刀、鋌撞(鐵捅條)、鐐環,刮子等。刀想必人都是熟悉的,有些陌生的可能是鐐環。鐐環是聯結在一起的兩個半圓形的鐵鉤,鐵鉤的開口和方向都是反向的,用來懸吊死豬的。

近幾年來,殺豬的方法發生了一些變化:譬如說褪毛的方式,現在不吹氣了,直接用開水褪毛(稱為軟漩),因此,鋌撞也就用不著了。

而增加了一個捉豬的工具:撓鉤。這是一根一端有鐵質的鋒利的彎鉤的竹杆,主要用途是把豬圈裏的豬鉤出來。

殺豬方法與工具的變化,其實也有時代的原因。所謂的軟漩,其實是現在村上青壯年男子一般都外出打工、找不到人來捶豬了。而撓鉤的出現,則是因為村上少了捉豬的人。一個兩百斤左右的豬,過去一般要兩三個人幫忙。而現在,因為幫忙的人難找,所以有人就想出了使用撓鉤的辦法。有了這種撓鉤,殺豬匠站在圈外,把撓鉤伸進圈裏,一下鉤住豬的嘴巴,就可以將豬生生拉到屠案前麵。

殺豬匠執業需申領執照。而且工價(俗稱刀把子錢)有一個大致規定。2006年,一般是七至十元。一般而言,一個手快的殺豬匠,一天可以殺三到四頭豬。也就是說,殺豬匠每個月的收入一般隻有一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