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周功會究竟有不有“雪花腸”和“掰精”的?周功會笑而不答。
也有劁豬劁不好的。那些沒有劁好的豬,長大了,也起圈(發情),不肯長。鄉人們俗稱“淫花豬”。
騸牛、劁狗子也有一些講究。騸牛一般在農曆六月六這一天。我問周功會,為什麼要在這一天劁?周功會說,這是傳教。我想可能是這樣兩個原因,一是這個時候,青草茂盛,牛有豐盛的食物,二是與農事有關,因為這時候,莊稼都在開花拔穗,農事稍閑。
騸牛和劁豬的目的不太一樣,除了讓其長得健壯,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牛犢子有“牛脾氣”,不好使。弄得不好,就抵人。而一騸,牛就溫馴了。
牛是最不好騸的。一般是先把牛的四腿捆起來,放倒在地。這當然要一些人來配合,他們把牛放倒之後,還要一些青壯勞力來幫忙控製。有的按頭,有的按牛腿。
這使我想起一個女劁豬匠的事。她住在另一個地方,距離我的老家大約三十公裏。我們小時候聽說過她許多傳奇的事。其中之一就是騸牛,說她騸牛,不需要別人幫忙,隻她一個人就行。因此,就有種種猜測,有人說她手法極快,牛還沒醒悟過來,她就把事弄完了。還有的說她會“拖山榨”,隻要念幾句咒語,牛就不能動彈。
一個弱女子學劁豬騸牛,本來就有些奇怪。(而且,她們幾代人都是女劁豬匠,並有“傳女不傳男”的規矩),而且要騸牛,而且一個人能騸牛,這當然是令那些男劁豬匠們汗顏也令世人稱奇的。
劁狗子尤其要天氣好,要天晴得沒有雲彩。所以農村有一句俗話說,“天晴得可以劁狗子”。
劁狗子,劁豬匠一般要用酒洗手,因為,在鄉民眼裏,狗是一種穢物,會肮髒劁豬匠的手。現在,要酒洗手已衍變為要洗手錢了。
而“漩雞子”是比較簡單的,不同的是開刀是從雞公背上。
周功會所說的跑教,是建國前的事情。解放後,政府不僅改了他們的稱呼,把劁豬匠稱作“獸醫”,而且也不讓他們再去跑教,給他們規定了服務區域。周功會的父親周祖璋當時就像國家醫生一樣,拿著國家工資。
周功會現在也是這種性質的獸醫,但是不拿國家工資了。他們現在實行的是聘任製,待遇是從承包費中獲得的。
政府將獸醫們劃了片,並將這些地方的牲豬防疫、檢疫、閹割、治療等等承包給了他們。他們按每頭豬多少錢,到年終農家殺年豬時結賬。而平常給豬治療的藥費則要養豬戶自己掏出來。
這樣算起來,他們每年的收入大約在三千元左右,主要視片內養豬的數量多少而定。
周功會說,村上牲豬存欄數,現在下降了。高峰期是1988—2003年,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養豬2~3頭,現在因為外出打工的多,喂豬的就少了。
我問他現在最棘手的事是什麼,他說主要是豬瘟厲害。這些豬病,過去都是沒出現過的。因而治療起來,很難見效,防不勝防。(在今年六七月份,多省爆發“藍耳病”,以致全國豬肉供應緊張,國務院專門召開會議研究豬肉供應問題)。除了這些大範圍的豬瘟,還有一些因為廣泛使用農藥而致使牲豬食物中毒的情況。
《說文解字》裏對家的解釋是:從宀從豕。意思是有房有豬才算家吧。可見豬是人類最早馴養的牲畜。據此推測,劁豬這個職業可能也是很古老的吧。
而且,隻要鄉村的生活方式不變,隻要人們還養豬,劁豬匠這個職業總是需要的吧。
周功會對此很有信心。他說,不管社會怎麼變,農村的人是不可能不喂豬的。因此,他的兒子也在跟著他學劁豬、學醫豬。而且他認為兒子會比他做得更好,因為兒子讀過初中。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