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城白帝(2 / 2)

有“詩豪”之稱的中晚唐詩人劉禹錫“自稱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一度奉召回京。可又因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得罪執政被外放,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任夔州刺史。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烏衣巷》、《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以及《陋室銘》等詩文膾炙人口。他在夔州寫的《竹枝詞九首》,北宋詩人黃庭堅評價說:“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清代翁方綱評說劉禹錫“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

《竹枝詞九首》,寫到了奉節巫山一帶的山水、古跡,如白帝城、白鹽山、瀼溪、昭君坊、永安宮,灩澦堆,瞿唐峽中的十二灘、巫峽等;寫了民俗風情,如唱歌、踏青、負水、燒佘以及花開、水流、猿啼等自然景觀。讀這些詩,我們可以看到明麗如畫的自然山水,如春草葳蕤的白帝城頭、潔白如雪的兩岸山花、巫峽的蒼茫煙雨等;可以聽到少男少女踏青的嬉戲和歌唱、哀婉的猿鳴,大江的濤聲等;我們可以領略到古人人生的浪漫和曠古的憂思……如之二: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之七:

瞿唐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之八: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裏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竹枝詞是地區性的民歌,和當時流行的律詩、絕句等等大相異趣。劉禹錫在竹枝詞的序言中,曾說他創作這些詩歌的原因。“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餘來建平,裏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雎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鍾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俚,乃寫為《九歌》,到於今荊楚歌舞之。故餘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歙,知變風之自焉。”

歲月滄桑,世事變遷,一千多年前劉禹錫所看到的竹枝歌舞已經不複再現,但步人文壇的竹枝詞,卻大放光芒,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

在寫白帝城的詩詞中,白居易的竹枝詞(瞿唐峽口水煙低),陸遊的《瞿唐行》《踏磧》,蘇軾的《永安宮》《八陣圖》,範成大的《夔州竹枝詞九首》《灩澦堆》等也十分有名。白帝城之詩,真可謂汗牛充棟。

今天五月,因公出差赴重慶,我又去了一趟白帝城。這次去,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白帝城中的竹枝園。

遊人較過去幾次都多,幸好大多數遊人是奔碑林去的,竹枝園裏還算清靜。

竹枝園裏,修竹滿園,牆壁間是詩作碑刻,有少女牧牛的石雕。

站在園裏讀詩,讀竹枝詞,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似乎李白、杜甫、劉禹錫正站在某一處高聲詠哦,似乎聽到少男少女們的嬉笑和歌唱,看到一些人吹短笛擊鼓而歌……思緒也飛得很遠很遠。

“樓外樓頭雨似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這是鬱達夫先生遊杭州西湖蘇堤後寫的詩作。

詩仙詩聖詩豪……在白帝城寫下大量詩作,我不知道這是詩家之幸,還是江山之幸。也不知道中華大地上還有哪個地方有如此殊遇。

當然,這時,我感覺自己不是站在白帝廟裏,而是站在那一片早已湮沒於曆史塵沙中的白帝城。

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