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音樂駕馭能力開發訓練(2 / 3)

437.跳圓圈舞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不僅發展寶寶的運動能力,也鍛煉了寶寶對於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

遊戲過程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讓寶寶和媽媽能夠進行自由跟唱或者蹦跳。在唱到“跳呀跳呀一二一”的時候,要跳三下。等到音樂播放完之後,媽媽要問一下寶寶:“洋娃娃和小熊跳的是什麼舞?”寶寶回答:“圓圈舞。”“你知道圓圈舞是怎麼跳的嗎?”然後讓寶寶自己編一個圓圈舞。

438.創造出來的馬蹄聲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鍛煉寶寶對聲音的分辨力,提高寶寶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遊戲過程

媽媽找出一些能夠發出有趣聲音的用具來,比如說鍋、鏟子、勺子等。然後讓寶寶嚐試著對不同道具進行敲打,製造出音色高低不一樣的聲響出來,並且讓寶寶分辨一下這些聲音的特質。也可以讓寶寶嚐試著讓小道具發出一些寶寶比較熟悉的聲音來。

439.叫醒小朋友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讓寶寶對音樂節奏的快慢有一定的感知。

遊戲過程

讓寶寶選擇一個他很喜歡的玩偶,讓寶寶抱著玩偶坐好,然後告訴寶寶:“我們用歌聲把懷中熟睡的小朋友喚起來吧。”可以選擇唱《小星星》,並且告訴寶寶按照歌曲的節奏對懷中的玩偶輕拍,讓寶寶用不同的節奏唱出飽含不同情緒的歌曲,當寶寶唱完之後,告訴寶寶:“小朋友醒了。”

440.為故事配音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鍛煉寶寶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遊戲過程

寶寶要和媽媽一起編一個故事。在編故事的過程當中,可以用筷子和碗做出一些適當的音響效果來。比如說故事當中有人敲門,“叮咚”一聲,可以用筷子敲擊一下碗,也可以進行一些節奏方麵的練習,如用指甲敲兩下桌子,然後用手掌重拍一下,再把不同節奏的聲音組合起來。

441.易拉罐節拍器

遊戲準備

4個飲料罐,瓜子,豌豆,玻璃球,花生,透明膠。

遊戲過程

媽媽把瓜子、豌豆、玻璃球、花生和易拉罐全部放在桌子的上麵,媽媽和寶寶一起把這些東西分別裝入易拉罐裏麵,再用透明膠把易拉罐的罐口位置粘好。媽媽和寶寶各自拿著兩個易拉罐,然後對易拉罐進行有節奏的搖動,試著打出節拍,讓寶寶一邊唱一邊跟著拍子打出節奏來。

442.小鼓手

遊戲過程

媽媽拿出小鼓來,寶寶和媽媽各自拿著一隻小鼓槌,一起對小鼓進行敲打。剛開始的時候,家長敲一聲,寶寶也敲一聲。當寶寶和媽媽漸漸配合熟練之後,逐漸增加鼓點的難度,比如媽媽敲兩聲,寶寶敲三聲,或者是媽媽敲三聲,讓寶寶敲一聲。

溫馨提示

在進行遊戲的過程當中,媽媽也可以把遊戲當中的小鼓換成鈴鐺、沙錘等樂器。

443.跟著節拍創造動作

遊戲過程

媽媽把兒歌的內容教給寶寶,讓寶寶多唱幾遍,等到寶寶對兒歌的內容熟悉之後,媽媽就可以和寶寶一起為兒歌編配套動作,等到寶寶學會了,動作也慢慢熟練之後,就開始播放音樂,由媽媽帶領著寶寶跟著音樂一邊唱兒歌一邊跳舞,一直到熟練為止。

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一開始學不會的話,媽媽也不要著急,過一段時間之後,寶寶自然就熟練了。

444.按節奏編歌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提高寶寶對節奏的感知能力,也有利於寶寶創造自己的音樂。

遊戲過程

媽媽說:“我說一,誰對一?什麼隊伍最整齊?”這個時候寶寶回答:“你說一,我對一,大雁排隊最整齊”。也可以是寶寶向媽媽提出問題,讓媽媽進行回答。媽媽也可以問一些其他的問題:“什麼睡覺打呼嚕?”然後寶寶回答:“小豬。”“什麼說話伸脖子?”寶寶回答:“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