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音樂駕馭能力開發訓練(3 / 3)

445.和媽媽跳舞

遊戲過程

播放優美的音樂,這個時候媽媽和寶寶要模仿跳交誼舞的姿勢,讓寶寶站在比較寬的凳子上麵,然後媽媽的右手摟著寶寶,左手抓著寶寶的手,伴隨著音樂節奏來前進、後退或者旋轉。在音樂當中媽媽要帶動寶寶的手時上時下,還可以讓寶寶配合自己做出一些踢腿、轉頭等動作。

溫馨提示

不要要求寶寶動作的準確程度,動作也可以是很誇張的,這樣能培養寶寶的樂感。

446.節奏傳遞

遊戲目的

在遊戲當中,通過對玻璃杯的敲擊,進行節奏的接龍,這樣有利於培養寶寶對於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遊戲過程

媽媽和寶寶各自拿著一支筷子和一個玻璃杯,媽媽先用筷子對玻璃杯進行有節奏的敲擊,比如:咚—咚—咚—;寶寶要按照媽媽的最後一個節奏作為自己開始的節奏來對玻璃杯敲擊,如:咚—咚—咚—嗒—嗒,媽媽就要按照寶寶最後的一個節奏作為開始節奏對玻璃杯敲擊,如:嗒—嗒—嗒—嘀—嘀—嘀,按照這種方式進行遊戲。

447.盤子裏的乒乓球

遊戲過程

每個盤子裏麵都放一個乒乓球,則拍成××××,也就是說每個乒乓球表示一個四分音符打一拍。如果每個盤子裏麵放有兩個乒乓球,則要拍成××,也就是每個乒乓球代表一個八分音符。依此類推,如果盤子裏麵沒有乒乓球的話,則表示空拍,不用拍手,但是最裏麵要念“空”字,同時兩隻手要攤開。

媽媽要不斷變化盤子裏麵的乒乓球數量,就可以組成不同的節奏了。

448.音色比較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不僅鍛煉寶寶對音色的區分,也提高了寶寶對節奏的感知能力。

遊戲過程

媽媽要把小鈴、鼓等樂器拿出來,讓寶寶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小鈴進行敲擊,一種主要是用手捂著小鈴敲,另外一種就是用手握著小鈴柄敲擊,然後讓寶寶聽一下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之處。媽媽拿出大鼓,讓寶寶先用鼓槌敲,再讓寶寶用手指敲著試一試,讓寶寶自己感知一下,兩種音色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449.自創歌曲

遊戲目的

通過下麵的遊戲,培養寶寶運用熟悉的旋律來自己編歌曲的能力。

遊戲過程

媽媽要為寶寶準備一首寶寶熟悉並且很喜歡的歌曲,比如說《兩隻老虎》。媽媽要先和寶寶說一下遊戲規則:今天我們要用《兩隻老虎》的旋律改編一首新的歌曲,比如“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愛爸爸,愛媽媽,我愛我的爸爸,我愛我的媽媽,真開心,真開心。”媽媽先要唱一遍,給寶寶做一個示範,唱完之後讓寶寶唱。

450.懸浮的毯子

遊戲過程

準備一條大毯子,讓寶寶坐在毯子的中間位置,爸爸媽媽各自拉住毯子的兩個角,讓毯子懸在空中。開啟音樂,父母兩個人把毯子的兩頭給拉緊了,在音樂的節奏當中對毯子進行搖晃,或者是讓寶寶唱一首他喜歡唱的歌曲,然後爸爸媽媽根據寶寶所唱歌曲的節奏對毯子進行左右搖晃。

溫馨提示

在遊戲當中要根據歌曲的節奏來對毯子進行搖晃。

451.小動物之歌

遊戲過程

媽媽給寶寶看一些動物的照片,鼓勵寶寶把各種動物編成歌謠,剛開始可以是兩個字的動物,比如說:猴子、老虎、獅子,然後是三個字的,如啄木鳥,長頸鹿等。最後逐漸擴充成一句話,讓寶寶用不同的音調和曲子去表達出來。比如:誰在飛?小鳥在飛;小鳥小鳥,怎麼飛?拍拍翅膀搖搖尾。誰在遊?魚兒在遊,魚兒魚兒怎麼遊?張張嘴巴擺擺尾。

溫馨提示

寶寶剛開始並不知道該如何去改編,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來給曲子進行填詞。寶寶也可以自己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