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重視教育(1)(1 / 3)

華佗敬師重教

◎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華佗(145—220年),東漢沛國譙(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國時期著名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作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後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今亳州市有“華佗庵”等遺跡。

華佗是漢代著名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華佗成了名醫以後,來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請華佗給他看病。華佗看了看說:“你得的是頭風病,藥倒是有,隻是沒有藥引子。”

“得用什麼藥做藥引子呢?”

“生人腦子。”

病人一聽,嚇了一跳,上哪去找生人腦子呢?隻好失望地回家了。

過了些日子,這個年輕人又找了位老醫生,老醫生問他:“你找人看過嗎?”

“我找華佗看過,他說要生人腦子做藥引子,我沒辦法,隻好不治了。”

老醫生哈哈大笑,說:“用不著找生人腦子,去找十個舊草帽,煎湯喝就行了。記住,一定要找人們戴過多年的草帽才頂事。”

年輕人照著去做,果然藥到病除。

有一天,華佗又碰到這個年輕人,見他生龍活虎一般,不像有病的樣子,於是就問:“你的頭風病好啦?”

“是啊,多虧一位老先生給治好了。”

華佗詳細地打聽了治療經過,非常敬佩那位老醫生。他想向老醫生請教,把他的經驗學來。他知道,如果老醫生知道他是華佗,肯定不會收他為徒。於是,他裝扮成一名普通人的模樣,跟那位老醫生學了三年徒。

一天,老師外出了,華佗同師弟在家裏煎藥,門外來了一位肚子像籮、腿粗像鬥的病人。病人聽說這兒有名醫,便跑來求治。

老師不在家,徒弟不敢隨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來。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給我治一下吧!我家離這兒很遠,來一趟不容易。”

這時,華佗見病人病得很重,不能遲延,就說:“我來給你治。”說著,拿出二兩砒霜交給病人說:“這是二兩砒霜,分兩次吃。可不能一次全吃了啊!”

病人接藥,連聲感謝。

病人走後,師弟埋怨道:“砒霜是毒藥,吃死了人怎麼辦?”

“這人得的是臌脹病,必須以毒攻毒。”

“治死了誰擔當得起?”

華佗笑著說:“不會的,出了事我擔著。”

那個大肚子病人拿藥出了村外,正巧碰上老醫生回來了,病人便走上前求治。老醫生一看,說道:“你這病容易治,買二兩砒霜,分兩次吃,一次吃有危險,快回去吧!”

病人一聽,說:“二兩砒霜,你徒弟拿給我了,他叫我分兩次吃。”

老醫生接過藥一看,果然上麵寫得很清楚,心想:“我這個驗方除了護國寺老道人和華佗,還有誰知道呢?我沒有傳給徒弟呀?”

回到家裏,他問兩個徒弟:“剛才大肚子病人的藥是誰開的?”師弟指著華佗說:“是師兄。我說這藥有毒,他不聽,逞能。”

華佗不慌不忙地說:“師傅,這病人得的是臌脹病,用砒霜以毒攻毒,病人吃了有益無害。”

“這是誰告訴你的?”

“護國寺老道人,我在那兒學了幾年。”

老醫生這才明白過來,他就是華佗,連忙說:“華佗啊,你怎麼到我這兒來當學徒啊!”

華佗隻好說出求學的理由。

老醫生聽完華佗的話,一把抓住他的手說:“你已經名聲遠揚了,還到我這窮鄉僻壤來吃苦,真對不起你呀!”

老醫生當即把治頭風病的單方告訴了華佗。

◎故事感悟

正因為華佗敬佩、尊重老先生,他才肯隱姓埋名、謙虛求學。這就是尊師重道的體現啊!古往今來,大智者,博學多才,仍虛心好學,以長為師;不僅重視學業的進步,更重視自己品德和意誌的修養。

◎史海擷英

華佗巧醫郡守

東漢時期,有個郡守患了疑難雜症,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醫好,於是郡守的兒子就來請華佗,並向華佗陳述了父親的病情,苦求救治。

華佗來到郡守的居室,詢問之中言語輕慢,態度狂傲,而且要了很高的醫藥費,結果拿到錢後,不但不給治療,還留下一封書信謾罵郡守。

郡守為了治病,原本已強忍再三,結果發現華佗不僅騙了他,還大罵他一通,勃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最終也沒有尋到華佗的蹤跡。憤怒之下,郡守吐了數升黑血,結果沉屙頓愈。原來,這是華佗使用的一種心理療法,利用喜、怒、憂、思等情誌活動來調理患者的肌體,以愈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