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孫中山十分向往見到列寧。雖然他們之間從來沒有見過麵,但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兩人經過函電往來,互相同情,互相聲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918年夏,孫中山在上海向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發出了一封賀電,電文指出:“中國革命黨對貴國革命黨所進行的艱苦鬥爭,表示十分欽佩,並願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爭。”“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在俄國存在八個月之久,這個事實給了東方人民希望,一個類似的新的製度一定會在東方建立起來。”
後來,這封電報因帝國主義的封鎖,經過很多的曲折,才托美洲華僑打給俄國。列寧接到這封賀電後,極為欣慰,把它視為“東方光明的到來”。同年的8月1日,列寧委托外交人民委員的齊契林複函孫中山,對他的賀電表示衷心的感謝,推崇孫中山為“中國革命的領袖”。齊契林同意了孫中山的提議,希望雙方此後聯合起來,共同鬥爭。
十月革命的勝利讓孫中山認識到,利用軍閥來打軍閥並不是長久之計。他進而認識到,中國革命如果不能借鑒俄國的成功經驗,就很難真正成功。於是,孫中山準備派人到蘇聯學習,還特意要廖仲愷、朱執信等人學習俄文,並請了一位俄文教師來執教。
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孫中山從昔日的困惑苦悶中興奮起來。他重新振作精神,幹勁十足地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1919年8月7日,孫中山致函廣州國會參眾兩院,正式辭去了政務總裁的職務,聲明今後對軍政府的行動概不負責。電文還強烈地譴責了西南軍閥的可恥行為。
孫中山一直苦於沒有自己掌握的軍隊,這時,他打算通過自己長期培植起來的粵軍,奪回廣州這個根據地。
1921年4月7日,非常國會召開了參眾兩院聯合會,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並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孫中山緩步走上前台,發表了《就大總統職宣言》。
他指出:“文受國會付托之重,膺中華民國大總統之選,茲當就職之際此撥亂反治之始,事業萬端,所望全國人才,各盡所能,協力合作,共謀國家文化之進步。文誓竭誌盡誠,以救國民,破除障礙,促成統一,鞏固共和基礎。凡我國人,幸共鑒之。”在全場一片歡呼聲中,一個消滅廣東桂係,實行北伐的計劃在他心中醞釀出來了。
隨後,滇(雲南)、贛(江西)、粵(廣東)軍討伐桂係軍閥的偉大勝利,使孫中山興奮不已。9月3日晚上,廣州越秀山上的總統府宴客大廳裏,孫中山發表了演說:“今天的宴會,是為伐桂凱旋的將士們舉辦的,也是為我們即將進行的北伐而舉辦的,討伐桂係的成功,表現了國民革命的偉大力量,說明了反動軍閥並不可怕。目前,我們在廣東、廣西已經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國民政府已經成了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我就位大總統時,有人說我是廣東的總統,有人要逼我下台,北方的軍閥們不承認我這個總統和我們的政府,外國的洋人也不願意承認我們這個政府,這是因為我們要實行的主義能盡快使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不再作帝國主義列強的附庸。我們是要拯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而不能再讓列強和反動軍閥們在中國任意胡為!這是我們建黨的宗旨之所在,但這卻是那些反動軍閥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頓了一頓,孫中山接下去又說:“辛亥革命勝利、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已經10年,可是革命仍然處在徘徊之中,軍閥仍然統治著中國的大片土地,中國仍然是貧窮,經濟仍然是落後,資源得不到開采,交通仍然閉塞,外麵的信息傳不進來,人民仍然處在愚昧落後之中,這樣的現實使我孫文食不甘味、寢不安枕!解決這一現狀的根本措施是統一中國,而統一中國的手段又非出兵北伐不可!所以,今天請諸君來此,一是為伐桂凱旋的將士們接風,而更主要的目的,是號召北伐!諸君如無異議,請幹了此杯!”
孫中山慷慨激昂地講完了這一席話以後,帶頭幹了一杯酒。將軍們轟然響應:“願跟隨大總統北伐,統一中國!”說完,也都一齊幹了杯中的酒,宴會盡歡而散。
為了澄清軍隊當中逐漸抬頭的糊塗思想,孫中山決定在公眾場合好好地宣講一下革命黨的理論,讓軍隊的將領們都弄清楚革命黨和革命軍隊的關係。因此,當梧州的國民黨員為他開歡迎會時,孫中山便在會上嚴肅地批評了所謂“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