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言語興邦強己(2)(1 / 3)

據史料記載,郡民劉平因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讓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再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當時,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圍困,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聞訊後,驚訝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便立即派3000名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軍聞之援軍來了,都四散而逃,孔融這才得以解圍。

◎文苑拾萃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唐)杜 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張暢舌戰揚國威

◎說話不卑不亢讓你看起來又自信又穩重,更值得敬重。——格言

張暢(生卒年不詳),劉宋時的名士。在《宋書》中竟兩處有他的傳記,分別在卷59《張暢傳》和卷46其叔叔《張邵傳》後,內容雖詳略有異,但基本事跡大同小異。在宋文帝三十年,太子劉劭謀反,殺死文帝,荊州刺史劉義宣發兵討伐劉劭。當時,張暢為群僚之首,他身著喪服為文帝發喪,舉哀畢,改穿黃色絝褶,從射堂出來時,“音姿容止,莫不矚目,見之者皆願為盡命”。

南朝宋文帝於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結果在滑台遭到挫敗。北魏太武帝乘勝南下,進至彭城(今徐州)。於是,兩軍使者在城下展開了一場舌戰。

北魏使者尚書李孝伯對城內說道:“魏主向安北致意,請你出城和我會一次麵,我就不攻此城。又何必要勞苦貴軍廣大將士這麼緊張地守備著這座城?”

安北指徐州刺吏劉駿,劉駿於是命令沛郡太守張暢走出城門,會見李孝伯。張暢回答孝伯道:“安北向魏主致意,我一直盼望著能與您會麵,然而作為人臣,就不應該私自與外國君主或臣子有什麼交往。所以我現在無法在短時間內將事情全部說清楚。至於說到我軍將士勞苦守衛城市,那就不勞您如此關心。將士們登城守備確是很辛苦,但這也是守衛邊境城鎮的將士們的職責。將士們一旦明了自己的責任,就不會覺得有什麼苦,即使真是苦,也絕不會有什麼怨言。”李孝伯又轉換話題,指著緊閉的城門,說道:“那為什麼你們要這麼匆匆忙忙地關閉城門,升起吊橋呢?”言下之意是:你們這是懼怕我們攻進城內。

張暢回答道:“這是因為兩位賢王(指江夏王劉義恭和武陵王劉駿)看到魏主營壘倉促之間還未建立,貴軍將士經長途奔跋本已經十分疲憊,而我們城內卻有十萬精兵強將,一旦衝出城,將會很輕易踏平貴軍。所以,隻好下令將城門關閉。如今,你們還是先去休息吧,等你們休息夠了,我們再共同選擇戰場,預定交戰日期,決一死戰。”

李孝伯看到難不倒張暢,便想給自己挽回一點麵子,就說道:“既然我們這些賓客如此有禮,那麼你們作主人的,可以自行決定交戰的地點和日期。”

張暢一點也不讓步,毫不客氣地說:“昨天,眾多賓客趕到主人門前,不能算是有禮。”這裏指的是北魏軍隊蜂擁而至,圍困彭城的情景。

這時,魏主又派人來說道:“我向太尉(指劉義恭)、安北問好。你們何不派遣人到我這裏來?彼此之間的情意雖然不能盡情傾吐,但總得要見見我這個人是什麼模樣,了解我有多大歲數,觀察我的為人如何。如果真的無法派手下官員前來,也可以派僮仆來。”

這次,魏主的話倒是顯得很謙虛。

張暢以兩王的名義回答道:“魏主的尊容、才氣和勇力,已經被來往的使節講得很詳細了。如今,李尚書親自傳達魏主的旨意,彼此之間就沒有什麼不能盡意的地方。所以我們就不再另外派遣使者了。”

李孝伯又轉換另一話題,說道:“王玄謨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將領,不知道南國為什麼會如此重用,以致貴軍遭到慘敗。我軍自入此境七百餘裏,貴軍竟無法抵抗。鄒山本是險要之處,貴軍完全可以依恃其險要與我軍作戰,然而兩軍前鋒剛一接觸,崔邪利就躲到山洞裏去了,最後還是諸將把他倒拖出來。魏士恩典,沒有殺他。如今他也跟大軍到了這兒,您要見見他嗎?”

張暢從容回答道:“王玄謨僅是南國的一員偏將,根本不是什麼將才,隻是用他作為前驅而已。當時大軍還未趕到,恰好黃河之水冰封,玄謨便趁夜渡河,回歸我軍,因事先未曾聯係,以致我軍略有騷亂。還有那崔邪利陷沒之事,更不值得一提,亡此一人對於國家有何損失?而魏主以數十萬之眾製伏一崔邪利,又有什麼可值得大吹大擂的?至於你們入境700裏,而沒遭到抵抗,這是我們太尉的神機妙算,安北的用兵方略。但軍事機密,不能泄露,我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