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機智善言,化幹戈為玉帛(2)(3 / 3)

◎文苑拾萃

墨家學派

墨家學派是中國古代的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該派的創始人為墨翟,故名為墨家學派。

墨家學派是一個紀律嚴謹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學派中的成員到各國為官時,都必須推行墨家的主張,所得的俸祿也需要向團體奉獻。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的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等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麵有重要的貢獻。

魯仲連退兵止戈

◎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李白

魯仲連(約公元前305—前245年),戰國時名士。亦稱魯連。善於出謀劃策,常周遊各國,為其排難解紛。趙孝王九年(公元前257),秦軍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迫於壓力,魏王派使臣勸趙王尊秦為帝,趙王猶豫不決。魯仲連以利害說趙、魏兩國聯合抗秦。兩國接受其主張,秦軍以此撤軍。二十餘年後,燕將攻占齊國的聊城。齊派田單收複聊城卻久攻不下,雙方損兵折將,死傷嚴重。魯仲連聞之趕來,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書信,射入城中,燕將讀後,憂慮、懼怕,遂拔劍自刎,於是齊軍輕而易舉攻下聊城。趙、齊諸國大臣皆欲奏上為其封官嘉賞。他一一推辭,退而隱居。

齊國名士魯仲連,不願做官,隻希望到處遊曆,扶危濟難。

有一天,魯仲連旅遊到了趙國。正碰上秦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他一聽說魏國將軍新垣衍正在勸說趙國尊崇秦王為皇帝,便去勸阻趙國大臣平原君趙勝,要他萬萬不可答應。趙勝說:“我不敢同新垣衍爭論。”

魯仲連說:“那讓我去。”

在趙勝介紹下,新垣衍先是不肯會見魯仲連。後來趙勝說已將“尊帝”一事告訴了魯仲連,新垣衍才勉強同意。

可是,魯仲連見了新垣衍後又不說話。新垣衍說:“今天在這個圍城中的人,都對平原君有所要求。我看先生您的表情,好像對平原君並無要求,為什麼久久住在這個圍城中不肯離去?”

魯仲連說:“世人總認為周朝隱士鮑焦是因不能自我寬容而死的,這個說法是錯的。我所以不離開邯鄲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世人。秦國是個拋棄禮義而以打仗砍殺人頭的數量來賞賜爵祿的國家,對臣民更談不上什麼恩惠。如果尊他為皇帝,他就要肆無忌憚地推行他的暴政,那我隻好投東海自殺,因為我是絕不肯做他的臣民的。我所以要見將軍,正是為了幫助趙國。”

新垣衍說:“先生要如何幫助呢?”

魯仲連說:“因齊國、楚國本來就是堅持幫助趙國的,所以我要勸說魏國、燕國支援趙國。”

新垣衍說:“燕國我已請求他們幫助趙國了。至於魏國嘛,我就是魏人,先生您怎能讓魏國也援助趙國?”

魯仲連說:“魏國不清楚秦君稱帝的危害,假如知曉秦君稱帝的危害,魏國一定會援助趙國的。”

新垣衍問道:“那麼秦王稱帝有什麼危害?”

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很講仁義,率領天下諸侯朝貢周朝。那時,周王室既貧窮又弱小,各地諸侯都不願前去朝貢,唯獨齊國願前去朝貢。一年後,周烈王去世,諸侯都去吊喪,隻有齊威王去得晚了些,周烈王的太子便為此大為氣憤,趕到齊國斥罵。齊威王大為光火,回罵道:‘去你的,你母親不過是個奴婢!’齊威王因而為天下人恥笑。周烈王在世時齊國去朝貢,可是周烈王一死,又去罵周王室,真是荒唐之至!至於周朝天子發火斥罵,這是出於天子的威儀,倒不足為怪。要是又富裕、又強盛的秦國稱了帝,那還得了。”

新垣衍說:“哎,我不是不知道尊帝的危害。先生難道沒看見那些奴仆嗎?為什麼十個奴仆要服從一個主人呢,是體力、智力不及主人嗎?不是,是怕主人啊!”

魯仲連笑道:“哎呀呀!魏國難道是秦國的奴仆嗎,這樣畏懼他們?”

新垣衍說:“是的。”

魯仲連說:“那好,那我就去慫恿秦王,把魏王烹煮了。”

新垣衍很不高興地說:“哎,先生的說法太過分了,你怎能使秦王烹煮魏王呢?”

魯仲連說:“當然可以,你聽我說,商朝紂王以九侯、鄂侯、文王為三公。九侯將一個美女送給紂王,紂王認為很醜,憤怒之下烹煮了九侯。鄂侯為了政事與紂王爭辯得激烈了一些,紂王一怒之下又烹煮了鄂侯。文王聽到這件事歎息了一下。紂王又發怒了。將文王拘押在牖裏的倉庫裏100天,要折磨他至死。為什麼三個諸侯幾乎都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