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睡

近2歲的兒童自我意識及獨立性開始萌芽發展,很希望有機會單獨做事或被看作是個大人,這種意識能增強兒童的自信心,鍛煉兒童的意誌,成人應理解並滿足兒童這種心理,積極為他創造條件,從小培養和鍛煉兒童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從小獨睡,對培養其獨立性,減少對成人的依賴有積極的意義,應該提倡。

這個年齡的兒童已能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自己穿脫衣服、鋪床鋪被子、自己關閉電燈,然後靜靜地睡,這是獨立生活能力很好的鍛煉機會,成人應該及時鼓勵,對於做的不妥當的地方不應求全責備,重要的是體現了兒童的獨立意識。

由於兒童年齡小,仍有照顧自己不周全之處,大人要給予關懷和一定的幫助。首先是一定要保證兒童的安全和健康。兒童床應有欄杆保護他們不掉下去。冬季被子寬大些不易踢開,有些孩子有尿床的毛病,還應按時叫醒他們起來小便,孩子獨睡的最初日子裏,成人要注意觀察孩子睡眠情況,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通過鍛煉,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將日益增強。

帶孩子串門不好

在節假日適當帶孩子走走親戚朋家,無可非議,但有的家長卻是有事無事的帶著孩子走東家串西家,漫無目的地帶孩子串門,這實在有百害而無一利。

談到不利,首先是影響兒童健康。幼兒期(1~3歲),是各種傳染病的好發年齡。例如在麻疹流期間,凡有接觸史的易感染兒童90%以上可以發病。水痘也多見於2~6歲兒童,未曾服過小兒麻痹糖丸疫苗的6個月到5歲兒童,普遍容易感染上小兒麻痹症。而這些傳染病多有潛伏期,不易被人發覺而接觸後感染上,可以說,串門的機會愈多,兒童患病的可能性愈大。

從小串門易於養成兒童不穩定性格和走串東西家的不良習慣。這種孩子一旦要求呆在家裏,就特別感到難受,不容易集中精力坐下來做成一件事,影響孩子培養安靜、專注、認真做事的習慣,而這種習慣的形成,將有益於孩子的一生,有些成人似乎意識不到這一點,等發現孩子怎麼這樣喜歡別人家,而不喜歡呆在自己家中,卻又是百般責罵一番,就是想不到責任在自己身上。

此外,孩子對社會上許多事情處於朦朧意識狀態,似懂非懂,但模仿性極強,不加選擇地帶孩子外出。不加考慮地在孩子麵前亂加議論,拉家常、打牌等,有些極不健康的內容讓兒童耳濡目睹,實在不是文明高尚的影響,對兒童教育造成極壞的後果。

家長們總要想到使自己的孩子能生長在健康、文明和有意義的環境中,應努力摒除一切對孩子的不好思想、性格和品德因素。

應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公共場所是人們經常聚集的地方,擁擠、嘈雜、空氣汙濁、極不利於兒童的健康和身心發育。

像影劇院、汽車、火車候車室等公共場所,常常聚集著成百上千上。人員的流動性差,空氣閉塞不流通,盡管有些地方安有空調設備,但不能解決空氣新鮮的問題,幼兒長時間呆在空氣汙濁的,氧氣缺乏的這類公共場所,呼吸和循環係統均受到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損害其功能。

公共場所更是呼吸道感染、百日咳、麻疹、水痘、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腦膜炎等,通過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流行期對抵抗力低下的嬰兒常常造成很大的威脅。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非常不好,而孩子又生性好動,東摸摸西抓抓,然後去拿東西吃,最容易造成“病從口入”。因此,少帶兒童去公共場所,是保持兒童健康的一大良藥。

孩子出行的危險

1.行走。提醒寶寶走路時不要把雙手插在衣服或褲子口袋裏。雙手在外,不僅能保持平衡,萬一跌倒,手還可以支撐,保護頭、麵部不受更大傷害。

寶寶手持棒糖或冰棍邊吃邊走,一邊吹肥皂泡一邊跑,口含硬糖塊或嚼著泡泡糖,邊玩耍邊嬉笑都有一定危險性,父母必須及時勸阻。

父母帶寶寶在路邊行走時,要讓寶寶走在裏麵,不能讓寶寶走在車輛通行那一邊,以防被自行車碰傷。在車輛較多的地方,父母還要注意拉住寶寶的手,以防寶寶一時心血來潮,突然向前猛跑,父母阻止不及而被車輛撞傷。

在高樓下行走要當心,特別是刮大風時,要提防高樓上的花盆、竹竿等物墜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