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忌臥床病人的仰臥位服藥。一些臥床病人往往仰臥著服藥,有些人甚至連水也不喝,這是不科學的,患者仰臥位吞服片劑、膠囊劑,易使藥物粘著食道造成直接刺激而引起潰瘍。因此病人在咽下藥物後要保持身體直立最少90秒鍾,飲水至少100毫升。

戶外玩具

在公園的兒童遊樂場和幼兒園的院子裏,都有許多較大型的戶外O玩具,如平衡木、拱門蕩椅、動物轉盤和搖船等。由於活動空間大,又有許多孩子同時參加,運動時常需要腰、臂、腿等每個身體部位協調,有助於加強兒童四肢肌群的力量和活動的敏捷性,促進體力,培養兒童集體觀念和合作的精神。

開始學走平衡木時,成人在旁邊保護,鼓勵孩子挺起胸,雙手向兩旁平舉,保持身體平衡。將要跳下平衡木時,提醒孩子雙腳並齊往下跳。經過幾次練習,孩子就會自己走了。

利用小拱形門,幾個孩子一起玩“火車鑽山洞”遊戲。後麵一個拉著前麵一個孩子的衣服,有節奏有秩序地經過小門。然後繞過來再次通過。如此往返數次。可念著兒歌,或學火車的鳴叫聲通過拱門。

玩蕩椅和搖船,主要靠腰部運動。玩搖船時,左右兩旁麵對麵各坐幾個小朋友,他們的上身分別向前或向後用力,使船搖起來。當船身處於一高一低位置時,雙方兒童變換用力方向,使船不停地前後擺動或大人要指導孩子依次坐好,船身一旦搖動,就不能站起來,以防摔倒。坐在兩邊的孩子,用力要一致,保證船身搖動平穩持續。

練習手的動作

選擇口徑為0.5厘米的紅、綠、黃三種顏色塑料管,剪成長度為1厘米的小節,再選一根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繩,讓孩子按顏色順序用塑料繩把所有塑料節有規律地穿起來。這個簡單的玩具,玩起來很需要孩子的耐心細致,手指活動的靈敏以及對顏色的識別能力。對於2歲半至3歲的兒童,選用的塑料管口徑應更細,寬0.4厘米:長1.5厘米為宜。選用的塑料繩可以更細一些,目的是增強穿繩的難度。

類似玩具還有木珠、桃核和花片。帶有0.4~0.5厘米的孔,讓孩子分別按不同顏色用塑料繩穿成串。自製花片可用硬紙,也可用塑料,剪成統一的多邊形的外觀。還可以收集汽水瓶蓋內的塑料墊,牙膏蓋或小瓶的瓶蓋,分別鑽出小孔,讓孩子穿著玩。

不宜用果汁喂藥

一般的藥物都有些苦葉或異味,所以許多孩子生病時都不願吃藥,於是,父母就想出了一個“妙法”用味甜爽口的果汁來給孩子喂藥。其實這樣的作法是錯誤的。

各種果汁飲料中,一般都含有果酸和維生素C,其化學屬性呈酸性。酸性的物質容易導致各種藥物提前溶化或分解,因而不利於藥物在腸道內的吸收,影響療效;有的藥物還會在酸性環境中增加毒副作用,給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例如:小兒抗感染用的抗生素,如麥迪毒素、紅黴素、氯黴素、營連黴素的糖衣片,在酸性環境中會加速糖衣的分解,使藥物在未進入腸之前就失去了作用,這樣就降低了藥物的有效濃度,又會對胃產生刺激作用,又如小兒發熱時常用的複方阿司匹林、安乃近、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劑,它們本身對胃就有刺激作用,在酸性環境中更容易加速分解,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輕者損傷胃粘膜、刺激胃壁,引起胃痛,不適等症狀,重者可造成胃粘膜出血、穿孔,給孩子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所以,給孩子喂藥最好用溫白開水,而不宜用果汁及其它酸性飲料,孩子生病時食用果汁等酸性飲料,也應與服藥時間隔一個半小時才符合要求。

家務勞動

勞動是實現人的誌向的主要途徑。人的社會誌向,事業誌向,生活誌向,“無一不是通過勞動來實現的”。小兒最初接觸的勞動就是家務勞動,他可以從小在這些本能的勞動中學習一些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有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勞動才能知道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勞動可以鍛煉人更靈巧、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