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幼兒中毒

1.藥瓶或藥盒要蓋緊蓋子,放到不易被兒童接觸到的地方。

2.扔掉已過期和已變色、變質的藥物。

3.客人來過後,要及時把喝剩下的飲料和煙灰、煙頭等倒掉,防止兒童食入。

4.室內或屋外的花草,不要讓兒童隨意采摘,更不可隨意“嚐一嚐”,有些家養的植物是有毒的。

5.將家用清洗劑、去汙劑、殺蟲劑等放到櫃子裏,或兒童不易接觸到的地方。

6.不要用裝飲料、食物的瓶、罐裝有毒的物質,以免被兒童誤食。

7.告訴兒童亂吃東西是不衛生和危險的。

孩子在誤服藥物等有毒物品後,在短時間內就有異常表現。

8.誤服化學毒物後,可出現口腔、咽喉、上腹部燒灼感、疼痛,口腔內黏膜發白或有水泡。可有肌肉抽搐、說話困難、流口水、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昏迷。

9.誤服藥物,可視藥物種類,症狀輕重緩急不一樣,表現也較複雜。主要是惡心嘔吐、抽搐、呼吸脈搏或快或慢、精神神經出現異常。

10.要弄清孩子誤服了什麼,如果不是腐蝕性的物品,如農藥、汽油、稀料等,要讓孩子吐出,減少對毒物的吸收。如果是腐蝕性毒性物,就不能吐,以免再次損傷口腔和食道。

11.立即送醫院,帶好原來裝毒物的容器。

選用助消化藥

助消化藥泛指能夠幫助消化的一些藥物,包括健胃藥、稀鹽酸和各種消化酶製劑。

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和稀鹽酸等助消化藥,是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分泌的物質,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如胃蛋白酶是胃中消化蛋白質的一種水解酶,在胃酸環境下可迅速地將蛋白質消化。當小兒發燒或患全身性疾病時,消化係統功能減低,鹽酸、胃蛋白酶分泌減少,適當補充一些胃蛋白酶合劑可能對消化有些幫助。胃蛋白酶合劑是胃蛋白酶加稀鹽酸、甘油和適量糖漿混合而成的液體。也常用於病後食欲不好的消化不良。用量:6個月左右嬰兒每次0.5毫升,3歲左右小兒每次3毫升,每日三次,宜飯前服用。

酵母片適用於消化不良。由各種維生素B及氨基酸組成。用量:嬰幼兒每次0.3克,一日3次。

乳酶生是乳酸杆菌的幹製劑,產生乳酸使腸內酸性增高,抑製腐敗菌的繁殖,用於消化不良,腹脹,用量:新生兒~2歲時,每次0.3~0.6克,每日3次。

治療小兒食欲不好的中成藥很多。當吃的食物過多,或者吃了過量油膩食物,可選用消食導滯類的瀉下中藥,如一撚金、小兒化食丸、小兒至寶錠等,可以消食、化滯、健胃。但應注意不能久服、多服,病除即止,因久服傷正氣;當積滯時間長久,脾胃虛弱至小兒體形消瘦,腹部脹大,食欲不振,少動易哭,麵色發黃時,可選用調胃、健脾、化積、消化的中藥,如健脾消食丸、健兒衝劑、嬰兒健脾散、化積口服液及小兒啟脾丸。

給孩子選擇衣帽

給孩子選購衣物,首先要注意穿著舒服,厚薄合適。

由於小兒皮膚嬌嫩,出汗多,所以給孩子穿棉布衣服最好。棉布衣服具有柔軟、吸汗透氣性好,保暖性強,好洗等優點,在價格上也便宜。孩子的內衣要穿純棉衣褲,輕柔暖和,洗換也方便。孩子的毛衣不要高領的,否則會刺激孩子的皮膚。冬季,孩子一般都要穿棉衣褲,棉花要鬆軟,不要做得太厚,便於孩子玩耍活動。夏季,應給孩子用淺色的小薄棉花布做汗衫、短褲、背心。孩子穿著舒服、吸汗,也容易散熱,不宜穿滌綸料的衣褲,因為化纖製品不吸汗,有時還會產生靜電刺激孩子皮膚。在款式上,要選擇簡單、寬鬆、便於脫穿的式樣。要考慮到小兒生長發育的特點,由於小孩的關節和骨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如給孩子選擇類似牛仔褲、緊身衣式的衣服,會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於孩子生理的發育。在選擇帽子、大衣、披風時,可以選些美觀大方新穎別致的款式,同時也要注意脫穿方便,這樣既可以體現孩子的朝氣蓬勃、天天向上的氣質,又照顧了孩子的生理特點。孩子的鞋子要大小合適、跟腳、柔軟、輕便,鞋麵透氣性要好,鞋底不宜太厚,也不宜太軟。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一般3個月需要換一號鞋子。

飯前洗手

吃東西前要洗手是一個衛生習慣,從小就要培養。1歲半的孩子已經會洗手了,在每次吃東西時,要問孩子:“洗手了嗎?”,然後帶孩子去洗手,再讓吃東西。開始時寶寶不能把洗手與吃東西聯係在一起,隻把洗手當作玩。媽媽要有意識地跟寶寶講些洗手的道理,例如“小手髒”,“髒手拿東西吃了會肚子痛”等,把洗手與吃聯係起來,養成每次吃東西就洗手的習慣。當寶寶自己想起要洗手再吃時,要給以表揚,說“寶寶真聰明,愛清潔”,鞏固和強化他的衛生習慣。但當孩子沒有洗手就拿東西吃時,也不要責怪他,待下次吃東西時要帶他去洗手,啟發他記起應該先洗手再吃的程序。當然,要養成孩子先洗手再吃的習慣,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飯前洗手,否則寶寶看見爸爸不洗手就能吃東西,那他自己也不願意洗手了,已經養成的好習慣也會被破壞掉。

幼兒心髒功能的鍛煉

為寶寶選擇合理的鍛煉強度、時間、頻率和類型,能加強心髒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1.鍛煉的強度:鍛煉過程中心髒要保持一定水平的活動,寶寶在鍛煉時隻要保持心率和呼吸加快,並伴有微微出汗、麵色紅潤,則表明鍛煉強度較適宜。

2.鍛煉的時間:每次鍛煉心率和呼吸加快的持續時間應因人而異,一般為15分鍾左右,以不過分疲勞力度。

3.鍛煉的頻率:每周進行上述強度和時間的鍛煉3~5次。

4.鍛煉的類型:2~6歲的幼兒常見的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鍛煉類型有:跑步、騎車、遊泳、踢球、跳繩、跳舞、溜冰。

嬰兒期應主要培養孩子鍛煉的興趣,愛好的習慣,鍛煉時要遵循以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