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街頭小販製作的零食:如糖葫蘆、棉花糖或油煎餅、藝術糖(如吹糖人)等。這些食品表麵看好像不髒,其實大部分不符合國家衛生要求;個別食品的色素和糖精遠遠超標,對寶寶的身體不僅有害,而且常易發生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
8.過鹹食物:許多父母喜歡吃過成食物,寶寶也被迫跟著吃過鹹食物。時間久了,易引起寶寶高血壓,特別是有高血壓家庭史者更應注意。為了預防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病的發生,從兒童起就應養成少吃鹽的習慣。
9.根莖多的食物:如芹菜、黃豆芽、莧菜等。寶寶吃這些食物,不像大人那樣咀嚼很細,有時形似咀嚼,其實是囫圇吞棗,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發生腸梗阻等疾病而危及生命。
10.多量的動物脂肪:動物脂肪(動物油)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寶寶若大量食用可影響對鈣質的吸收而對健康不利。如果是吃動物油較多,可造成血脂和血中膽固醇增高,使寶寶較早地發生心血管疾病。
11.濃茶:茶葉中所含的單寧能與食品中的鐵相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性的複合物而影響鐵的吸收。如果寶寶經常喝茶,很容易發生缺鐵,引起缺鐵性貧血。喝茶還可以使寶寶興奮過度,煩躁不安,影響寶寶的正常睡眠;茶還可以刺激胃液分泌而引起腹脹或便秘。
12.2歲以內寶寶應少吃雞蛋清。這個年齡的寶寶消化係統發育還沒有完善,腸壁的通透性較高,而雞蛋清的蛋白分子很小,可透過腸壁直接進入血中,導致機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發生過敏反應,從而出現尊麻疹、濕疹等疾病。
不宜常吃彩色食品
現在,市場上有許許多多色彩鮮豔、外形新穎的兒童食品,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以致不知不覺中常常挑選一些彩色食品、這樣食用久而久之將會影響幼兒健康。
彩色食品的色素來源有兩類:一類是天然色素,如動物的血紅蛋白,植物的葉綠素等;另一類是合成色素,是以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煉出來後,經化學方法合成的,含有一定的毒性。世界各地使用的色素有上百種,但發現有毒副作用,或被懷疑能致癌,致畸的不下百種,為此許多國家都已淘汰了食用合成色素,我國食品衛生法也規定隻允許使用五種色素,即胭脂紅、覓菜紅、檸檬黃、日落黃、靛藍、並在使用上做了嚴格控製,用量不得超過萬分之一,且不得用於供嬰幼兒食用的食品。彩色食品的用色素雖小,但如食用過多,時間過長,就會使色素慢慢地積蓄在體內,可表現為:
1.食用色素能消耗體內的解毒物質,幹擾體內正常代謝功能,從而使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謝過程受到影響,孩子可出現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
2.合成色素積蓄在體內,可導致慢性中毒,如合成色素附著在胃、腸壁粘腹上易發炎或形成潰瘍。附著於泌尿係統器官,易誘發尿路結石,損害腎功能。
3.小兒神經係統發育未完善,對化學物質尤為敏感,如過多食用合成色素,影響神經衝動,容易引起好動或多動症。
因此,為了孩子健康,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購買彩色食品,或盡量少吃彩色食品。
患疳積的原因與防治
疳積為慢性營養紊亂所致的營養不良病症,即“綜合症”。祖國醫學稱為“疳症”也叫疳積。嬰幼兒多見。近來由於經濟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較以前減少,主要由於進食不足或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不良引起,日久使氣血津液耗損而致身體逐漸消瘦,進而使生長發育停滯。
引起疳積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可歸納為三大類:
1.喂養不足,飲食失調。
(1)喂養不當,使小兒進食量不足,如人工喂養奶配製的方法不合理,過稀或量不足;小兒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都可以造成疳積。
(2)飲食無規律,無節製,饑餓無度,亂吃零食,損傷肪胃,食滯內停,使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
2.體質因素。早產兒常因先天不足,攝食能力較差,消化能力低,而生長發育又較快。因此容易發生營養不足。
3.慢性疾病的影響。如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或腸道寄生蟲病,結核等疾病使營養物質不能吸收而消耗過多,漸成疳積。
疳積的主要表現是麵黃肌瘦,腸肉鬆弛,毛發稀疏,午後潮熱,有明顯的胃腸症狀,厭食,大便不調,精神萎靡不振,煩躁多怒,衣睡不寧,發育停滯。
疳積的防治要針對病因進行調養:
1.合理喂養,均衡膳食,從小養成良好的飯食習慣。
2.預防慢性病,如結核病,痢疾等應及早治療,注意飲食衛生。
治療:調理飲食,治療慢性病,調理脾胃,可口服一些中成藥效果更好。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中成藥。
1.化積口服藥,內有雞內金、使君子、伏苓、檳榔等9味藥,可糾正飲食不當所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
2.兒康寧口服藥,內有黨參、黃芪、白術、薏苡仁等,可益氣健脾,和中調胃,用於小兒身體瘦弱,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健脾消食丸,內有木香、雞內金、白術、枳實等,可健脾、消食、化積。
4.啟脾丸,內有人參、白術、茯苓、蓮子、六神曲,可健脾和胃,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家庭也應用公用筷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