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寶寶肥胖的原因除遺傳因素外,主要是攝入過多和消耗過少。
為了避免寶寶肥胖,父母要有一定的科學喂養、哺育知識,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提示
(1)提醒母乳喂養,按需哺乳(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母乳喂養不易使寶寶發生肥胖。
(2)非母乳喂養的寶寶要按比例在奶中加糖,並定時、定量哺乳。
(3)添加輔食不要以高熱量為主,強調增加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微量元素。
(4)飯菜中的三大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必須合理搭配,蛋白質食物要以瘦肉、魚類、動物肝髒和豆製品為主,油炸類食物應該少吃。
(5)培養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尤以體積大、熱量小的芹菜、蘿卜黃瓜、蘋果為主。因蔬菜、水果不僅含有維生素,而且有通便的功效。
(6)少吃零食,特別是糖類食品。
(7)避免暴飲暴食。
預防肥胖:
(1)定期測量寶寶體重,如發現體重增加較快,超過正常標準,要隨時限製進食量,不使體重驟然增加。
(2)飯後不要讓寶寶立刻睡覺,可先做一些適當的小活動。較小的寶寶父母可以陪著在床上玩一會兒。較大的可適當延長活動時間,但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消耗多刺激食欲,難以控製飲食。
說明
減肥主要是減掉多餘的脂肪,因此提倡運動控製肥胖。利用藥物、節食等方式進行減肥不可取,寶寶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時期,如果一味控製肥胖而忽視全麵的營養供給,會使寶寶的身高受影響或造成營養不良或貧血等症,則是得不償失。
預防肥胖是比較困難的,但若等寶寶胖起來再去減肥則是更困難的,所以預防肥胖仍是首要之舉。
注意飲食方麵的危險
餐具
有些父母喜歡為寶寶選擇色彩鮮豔、圖案漂亮的餐具,卻不知顏料中含有鉛。寶寶經常使用這種餐具,攝入過量的鉛,會引起鉛中毒,影響健康。父母選擇餐具要注意其原料無毒、無害,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適宜選用無色或淺色的餐具,圖案、花紋在碗的外層、或盤子的邊沿,比較安全。
寶寶不宜使用玻璃或瓷器類易碎的餐具,以免失手打破,造成傷害。
不鏽鋼和鋁製成的餐具傳熱較快,寶寶易被燙著手、嘴。
若想讓2歲的寶寶學習用筷子,父母必須密切注意,以防不慎紮傷,筷子要短,頭不可尖。
進食
寶寶吃飯慢,喜歡含飯,父母不要催促,如發現寶寶惡心或有硬塞現象,應馬上讓寶寶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
睡覺前要讓寶寶把嘴裏的食物吐淨,睡眠時神經反射活動減弱,咽喉肌肉鬆弛,食物容易滑入氣管,是非常危險的。
寶寶的食物,溫度要合適。父母食用的熱湯、熱菜要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父母端開水、熱湯進屋要提醒寶寶避讓。
食物中毒
寶寶應避免吃涼拌菜,店裏買來的熟食也要煮蒸後再吃,以免引起腸道感染和食物中毒;在家庭自製沙拉前,刀具、器皿必須要消毒;外買的豆漿須煮沸後,才能給寶寶喝。
從冰箱裏拿出的食物要燒開煮透才能食用。隔夜食物、吃剩的牛奶,應避免再給孩子吃。
家禽的內髒和魚、蝦、蛋、奶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必須特別注意新鮮。
開水反複燒開,會產生亞硝酸鹽,蒸鍋水、熱水瓶裏的隔夜水再次燒滾後也不宜再給寶寶飲用。
不宜常吃的食品
1.可樂飲料:可樂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對機體中樞神經係統有較強的興奮作用,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寶寶處在身體發育階段,體內各組織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身體抵抗力較弱,寶寶喝可樂飲料產生的潛在危害可能會更嚴重。
2.爆米花:爆米花中鉛的含量很高,鉛對人體危害非常大。鉛進入人體後,會損害人的神經係統、消化係統和造血功能等。寶寶常吃爆米花,很容易發生鉛中毒,出現食欲減退、腹瀉、煩躁不安等症狀,並可能導致抵抗力下降和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後果。
3.人參食品:寶寶不宜多食人參食品,人參有促使性激素分泌的作用,食用人參食品會導致寶寶性早熟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4.醃鹹魚:各類醃鹹魚都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物質,寶寶抵抗力較弱,這種致癌物對寶寶的毒害更大。
5.罐頭食品:罐頭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都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香精、甜味劑、保鮮劑等。寶寶身體發育迅速,各組織對化學物質的解毒功能較弱。如寶寶常吃罐頭,攝入食品添加劑較多,會加重各組織解毒排泄的負擔,從而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影響生長發育。
6.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增塑劑等多種添加劑,對寶寶來說都有一定的微量毒性,對寶寶身體有潛在危害。倘若寶寶吃泡泡糖的方法不衛生,常造成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