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鈣量多的食物
奶類是含鈣豐富的食品,母乳中每500毫升含鈣170毫克,牛奶含鈣600毫克,羊奶含鈣700毫克,而且它所含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綠葉蔬菜含鈣質較高,如油菜、雪裏蕻、空心菜等,食後吸收也比較好,給孩子食用綠葉菜時,最好在洗淨後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可以去掉大部分摹酸,有利於鈣的吸收。海產品、豆類及豆製品含鈣也比較豐富,每100克黃豆中含鈣360毫克,每100克的豆皮含鈣質284毫克,此外,芝麻醬含鈣也較多。蛋白質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還應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動物性食物。
春季,幼兒對鈣的需求量增大,父母要及時給孩子添加含鈣豐富的食品。因為入冬後嬰兒很少直接接觸日光,維生素D易缺乏,春季曬太陽時,日光中的紫外線能大大促進孩子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骨骼加速鈣化,但血鈣大量沉積於骨骼,會使血鈣下降,此時,如果孩子從食物中攝取的鈣源不足或不能及時補充鈣質,易導致低鈣驚厥。
現將適於1.5歲幼兒的多鈣菜肴介紹如下:
1.蝦皮紫菜蛋湯:先將蝦皮,紫菜用清水洗淨,切碎,雞蛋嗑入碗內打散,香菜擇洗幹淨,切成小段,備用;再將炒鍋置於火上,放油燒熱,下入蔥、薑末略炸,放入蝦皮略炒,添加水200毫升,燒沸後,淋入雞蛋液,放入紫菜、香菜、香油、精鹽,盛入碗內,放溫即可食用。
2.奶味軟餅:取麵粉、黃豆粉、牛奶粉,其比例為10:1:2,將黃豆粉用涼水和開後,充分加熱煮沸,略放涼,再將和好的牛奶粉倒入,並磕入雞蛋,調勻備用。將晾涼的豆奶蛋汁倒入麵粉中,加入適量細鹽和水,充分調勻使其成稀糊狀,平鍋加熱後放點油,將麵糊製成軟餅即可。
應少吃鹽
眾所周知,食鹽對人體的重要性。但食鹽也像其他的元素一樣,絕不能多食。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它對人體的作用是維持人體的滲透壓。研究資料表明:成人感到鹹味時氯化鈉的濃度是0.9%,幼兒感到鹹味時,其濃度為0.25%,若按成人的口味攝入鹽,小兒體內的鈉離子會增多。此時小兒的腎功能未發育完善,沒有能力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鈉,使鈉瀦留體內,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腦負擔,引起水腫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小兒的飲食應以剛出現鹹味為宜。提倡低鹽,不是說吃鹽越少越好,鹽過於少,會造成鈉離子在體內的不平衡,也會影響菜的味道,而影響食欲。
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吃高鹽飲食的成人,高血壓、心髒病、中風和腎功能不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飲食清淡的人要高得多,因此,為了保證小兒健康成長,幼兒的飲食宜清淡,要少吃鹽。
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可使他終身受益。而幼兒期的一些不良進食習慣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因此,我們要從嬰兒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吃飯要有規律。家長要孩子定時進餐,定量進食。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定時進餐可以提高攝食中樞的興奮性,使吃進的食物有規律地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如果不按時吃飯,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影響食欲。消化係統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完善,吃的飲食過量,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其次,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飯前不吃零食。挑食和偏食都會妨礙孩子獲得所需的全部營養,~甚至造成營養不良、貧血等。因此,各種食物都要吃,家長應給孩子講解食物的營養和好處,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愛好,引起孩子的食欲,還要合理安排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進食量。
第三,進餐時間不要太長,不要過快。當吃飯時間過長時,會使大腦皮層的攝食中樞的興奮性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進食過快,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嚼碎就進入胃裏,加重了胃的負擔,從而導致咳嗽、嘔吐,影響進食量,另外,快食不利於咀嚼器官的發育。
第四,要文明進餐。這是小兒社會適應性的組成部分,包括吃飯時要安靜,不能大笑和哭鬧,專心致誌進餐;飯前要洗手、吃飯時保持桌麵幹淨,訓練正確使用餐;學會進餐時的文明禮貌用語等。
總之,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2歲的飲食
嬰兒進入幼兒期後,隨著幼兒年齡的逐漸增長,小兒的乳牙依次長出,咀嚼能力逐漸加強,此時生長發育仍處於較快階段,為了能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的均衡營養,必須為幼兒科學地安排飲食。
1~2歲小兒,主食品以米、麵等穀類食物為主,是熱能的主要來源,蛋白質主要來自肉、蛋、乳類、魚等食物;鈣、鐵和其他礦物質主要來自蔬菜,部分來自動物類食物;維生素主要來自水果、蔬菜。這個階段的小兒,每天飲食中營養素的供給量的要求是:熱能1100~1200千卡/公斤,蛋白質35~40克/公斤,鈣60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1100~1300國際單位;胡蘿卜素2~2.4毫克,硫胺素0.7毫克,核黃素0.6毫克,尼克酸7毫克,抗壞血酸30~35毫克。再根據各種食物中營養素的含量,推算出每月的食物供應量(見附表)。因此,每日主食品約100克,肉、魚、蛋、奶約100克,青菜約50~100克;兩餐之間加些點心、水果,水果供應量約50克左右。附表中的食物量不是固定不變的,如魚、肉、蛋類吃的多些,便可少吃些豆製品;蔬菜供應多些,可以適當減些水果;副食吃得多些,主食可少吃一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