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服打蟲藥期間,宜增加禽蛋、豆類、魚類、新鮮蔬菜、水果等既適合幼兒口味又富含營養的食物,以增強脾胃功能,如能做到這些,幼兒的不良反應便不會發生了。

抗菌素能濫用嗎

由於醫藥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抗菌素的品種越來越多,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有些人認為孩子生病,總離不開抗菌素,實際上這是片麵的。抗菌素有其治療疾病的一麵,但還有副作用的一麵,而且每一種抗菌素也不是對所有的細菌都有殺滅或抑製作用,就是同一種疾病也可有幾種細菌引起,因此我們應用抗菌素要進行科學的分析,有的放矢,對症下藥,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另外要充分估計到抗菌素引起的各種副作用。如果我們不加分析,隨便給孩子應用抗菌素,不但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相反它的副作用會對小兒的身體帶來嚴重影響。

一是過敏反應,如青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藥,均可產生過敏反應。輕者皮膚發紅,嚴重時可引起剝脫性皮炎和消化道出血,特別是青黴素,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抗菌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反應,如氯黴素,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均對腎髒有損害,表現為血尿、蛋白質,嚴重可致胃功能損害,還可引起聽神經和麵神經的損害,表現為口麻、耳聾,治療過程中如不及時發現而停藥,可致永久性耳聾;服四環素可引起嬰兒的前囟隆起,牙齒顏色發黃和牙釉質發育不全,紅黴素、氯黴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現為惡心、嘔吐、無力、黃痘、穀丙轉氨酶升高。

長期應用抗菌素,還可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因此,給小兒濫用抗菌素,一旦得重病必須應用抗菌素時,就不那麼有效了。

此外,濫用抗菌素可造成腸道菌種失調,使一些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的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而致病,如小兒鵝口瘡、黴菌性腸炎、肺炎等。可由於腸道內大腸杆菌彼抑製,造成人體的多種維生素缺乏症。

由於抗菌可引起以上副作用,故我們在給孩子應用抗菌素時要慎重,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小孩,更應慎重小心。一旦孩子生病,最好去醫院診治,並嚴格按醫囑定時定量應用抗菌素,千萬不要超劑量長時間應用,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肩脫位

拉著孩子的手外出散步時,突然有輛車子從拐角處開出來,你會大吃一驚地把孩子拉到懷裏,這時,孩子往往會嚷痛,被拽的胳膊耷拉著。

母親用手去拽睡懶覺而不想起的孩子的一隻胳膊時,也會發生肩脫位。

孩子的一隻胳膊耷拉著,完全不能動彈,一碰就痛,這叫肩脫位,是由於胳膊根上的骨頭從肩關節囊脫落下來而引起的。

帶孩子去看外科,當時就會治好,最終連父母也能學會在家裏給孩子治療了。這種治法就是把孩子的肘輕輕彎曲,在把小胳膊向外側扭的同時,向上推胳膊根橈骨前端。

肩脫位是正骨大夫最常見的疾病。帶孩子去外科,照個X線照片,再讓正骨大夫治療就比較安全。

撞 頭

有的孩子當母親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時,就去撞頭,把前額撞得砰砰響。母親對孩子的撒嬌,原想置之不理,但他一撞頭,就沉不住氣了,趕緊跑過去把他抱起來,於是孩子就哇哇大哭,不滿足自己的心願就哭個不完。媽媽認為他的要求過分無理於,便把他放下,他又開始砰砰撞頭。以為他撞痛了大概就會不撞了,其實不然,不僅沒有絲毫減輕,相反還越撞越厲害。當母親的由於擔心這樣撞壞變成傻子,隻好向孩子屈服。

使用這種手法的孩子相當多,這表明孩子在這方麵有一個共同點。隻要一次得逞,孩子就會反複進行下去,輕易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時,他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大。

為了糾正這個毛病,開始時是最重要的。知道這是孩子慣用的一招,就要在他第一次發作時,趕快抱住他,帶到室外,或同他一道去其他地方玩耍,給予他不是剛才所要求的喜悅,而是把他的注意力從剛才的要求中引開,忘記碰頭。

如果孩子用這一方法,屢屢成功而形成慣用手段的話,就對他沒辦法了。隻能在房間裏鋪上地毯或者草墊子,以減輕碰撞的後果;可以讓孩子戴上毛織睡帽。

孩子由於不能在室外充分遊戲,才用這種手段來進行“反抗”,所以,應盡量讓孩子到室外活動,以發泄他們的精力。

孩子既沒有因撞頭而變成傻子的,也沒有持續長時間撞下去的。

與這一手段有些類似的,就是在已經能夠開始告訴要小便的孩子中,當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時,有的會一邊哭,一邊當場撒尿。關鍵也是在於第一次的處理上,不要去打屁股,而是帶他去洗手,或者趕快把褲衩脫下,不要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