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在寶寶第一次坐起來時,確定寶寶沒生病後,就慢慢放下寶寶,但不要說話,用手撫摸、輕拍寶寶,同時關燈。如果寶寶再次坐起來。再次讓他躺下,並且不要同意寶寶的要求,如喝水、開燈等。用奶瓶的寶寶可以喝點水,但不能坐起來。

2.父母絕不能和寶寶玩耍,即使寶寶大哭大鬧,也不要理。第一次寶寶可能哭好久,但幾次後就會安靜地睡覺了。

3.寶寶醒來見到父母,會引起寶寶尋找父母的願望。因此,父母應和寶寶分床,並在小床靠父母的一邊用布簾之類的東西,遮住寶寶的視線。

寶寶半夜醒來一般持續時間可能是幾天、甚至幾周,隻要父母堅持原則,有決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寶寶的這種壞習慣。

為孩子選用健康的筷子

寶寶滿周歲以後,很想嚐試像大人一樣用筷子夾菜吃,盡管寶寶還不會,但從這時起,寶寶就會經常和筷子打交道,逐漸學習掌握使用筷子的技巧。媽媽此時應該為孩子選購有益健康的筷子。

筷子有木製的、塑料的、金屬的、竹製的和骨製的等等。媽媽給寶寶選購哪一種筷子好呢?

塑料筷較脆,受熱後易變形。對與飲食有關的塑料用品媽媽總是戒備的。

金屬筷導熱性強,容易燙嘴。

木筷和竹筷使用時間長了,容易長毛發黴表麵變得不光滑,不易洗淨,造成細菌繁殖。

漆筷雖然光滑,但油漆裏含有鉛苯及硝基等有毒物質,特別是硝基在人體內與蛋白質的代謝產物結合成亞硝胺類物質,具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給寶寶選用骨筷比較好,骨筷不損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孩子適合穿多少衣服

幼兒不能表達身體的感受。父母應該根據天氣情況給寶寶增減衣服。怎樣判斷應該多加衣服或減少衣服呢?天氣轉涼時,多又不是,少更不是,多怕熱著寶寶,少呢,又怕凍著寶寶,著實令父母很頭痛,費心機。

一般情況下都會為寶寶穿上比較多的衣服。寶寶活潑好動,容易出汗。結果,濕了的皮膚和衣服被涼風一吹,便易著涼,這才是“內熱”的真正原因。寶寶一般不怕凍著,最常見和最易發生的反而是熱著。有經驗的老人也常說,寶寶凍著的病1副藥就能治好,寶寶熱著的病10副藥才能好。

應給寶寶穿多少衣服的問題要注意:父母穿多少,寶寶穿多少。同時要保持寶寶皮膚和衣服的幹爽。如此寶寶既不會受到熱著的威脅,也不會受到凍著的威脅,父母也就可以放心地照料寶寶了。

預防佝僂病

預防佝僂病的關鍵是補充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和儲備,使人體組織液中保持鈣、磷的一定濃度,鈣、磷得以正常地沉著在骨骼上,以保證骨骼的正常發育。1歲的小兒每日需要的維生素D是400~800單位和鈣元素0.5~1.0克。維生素D的來源除了從食物中得到一小部分外,主要利用日光照射而得到。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使皮膚內的7一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

由於我國的地域遼闊,南北的緯度跨度很大,而紫外線的強弱與緯度有很大的關係。紫外線很容易被空氣吸收,主要是被空氣中的塵埃、煤煙、衣服及普通玻璃阻擋,特別是目前我國的一些大城市,空氣汙染嚴重,自然紫外線被阻擋較多,因此要讓小兒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使皮膚直接接觸陽光。

在春末和初秋的季節,可以讓小兒直接曬太陽,一般每日曬2小時左右。但是在盛夏季節,天氣炎熱,小兒在太陽的直接照射之下容易發生中暑、因此可以在樹蔭下玩耍。這樣也可以達到日照的目的。可是在深秋、嚴冬和初春季節,日照的時間短,又由於天氣冷,小兒戶外活動時間短,尤其住在樓房高層的小兒到樓下活動的機會更少,因此除了盡可能地接觸日光外,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

我國維生素D製劑(魚肝油)很多,最常見的魚肝油為每瓶10毫升,含有維生素A 9萬單位和維生素D 3萬單位。1歲小兒每日口服6~8滴,相當於維生素D 600~800單位。為了便於家長掌握,1瓶魚肝油可以在1~2個月內用完。在服用魚肝油的同時要適當服用一些鈣劑。還有一種在市場上名叫“鈣爾奇D”的鈣製劑,每片含有鈣600毫克和維生素D 125單位。此藥維生素D的含量少些,可以再加點魚肝油即可,因為此藥服用簡便(或者先弄碎再泡一下),每日隻需服用1次即可。

小兒有“大肚臍”是否要緊

平日常常發現一些家長,因孩子有“大肚臍”而顯得很緊張,不管路途多遠,也風風火火地抱孩子到醫院去看病。其實不必緊張。“大肚臍”在醫學上稱為臍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