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昆蟲

蚊蟲叮咬

蚊子在夏季和初秋季節繁殖。白天隱藏在暗處,晚間出來吸血,雄蚊不叮咬人,以植物汁為食;而雌蚊在交配後必需吸血才能使卵巢發育。雌蚊叮咬人體皮膚時注入唾液,刺激皮膚引起紅斑、丘疹、鳳團。一般2~3天就能自行消退,不需治療。但因被蚊子叮咬後奇癢無比,嬰幼兒不由自主地搔抓,皮膚上的細菌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繼發感染,出現紅腫、水皰、化膿甚至發展成黃水瘡,嚴重的可引起發燒、頭暈、嘔吐、全身不適。

蚊蟲叮咬後最常見的是“丘疹性蕁麻疹”。這是蚊蟲唾液中的蟻酸引起過敏反應造成的。皮損多發生於軀幹及四肢伸側,群集或散在,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有小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嬰幼兒紅腫明顯,並見大皰,搔抓可致感染,一般無全身症狀,皮疹1~2周消退,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

預防和治療

蚊蟲的叮咬不僅給皮膚帶來損害,還是傳播腦炎等傳染病的媒介。因此,預防格外重要。

(1)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環境的衛生。盡量消滅蚊子及其他昆蟲;

(2)帶寶寶外出時不要穿暴露過多的衣褲,暴露的部位可以搽些防蚊蟲的藥物;

(3)被蚊蟲叮咬後,可外用爐甘石洗劑,蟲咬水以及皮質類固醇激素霜止癢消炎;

(4)引起過敏時可口服抗組織胺的藥物,如撲爾敏等;

(5)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感染及脫敏治療;

(6)中藥可用荊防湯等治療。

隱翅蟲皮炎

隱翅蟲為一種黑色蟻狀小飛蟲、頭黑色、胸橘黃色,前腹部為黑色鞘翹所覆蓋,有三對足,全身被覆短毛。白天棲居在潮濕的草地或石下等陰暗處,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尤其是日光燈。當蟲爬到人體表麵時,並不放出毒汁,隻有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其體內的毒素沾染皮膚,引起皮膚損害。

隱翅蟲皮炎表現最常見的病為條索狀的水腫性紅斑,其上有密集排列的小丘疹,水皰或膿皰,有灼痛和微癢感,嚴重的可引起劇痛及發熱,頭痛,惡心等全身症狀。皮疹多數是第二日起床後被發現,約經一周左右逐漸幹燥、結痂脫落而愈。

預防和治療

除了盡量消滅隱翅蟲的滋生地以外,如在光線強的場所發現有蟲落在皮膚上,不要用手捏或拍擊,應將蟲抖落在地上,用腳踩死。

(1)發現得了隱翅蟲皮炎後要盡早用肥皂水清洗;

(2)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1~2%明礬液冷濕敷;

(3)局部可搽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油等;

(4)可用鮮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每日1~2次。

蜂蜇傷

嬰幼兒被蜂蜇傷後立刻會感到劇痛難忍,甚至可以引起過敏性休克。不久局部紅腫發生風團、大皰、中央處有一淤點。如多處被蜇傷;尤其是被大黃蜂蜇傷,可引起抽搐、昏迷、心髒及呼吸麻痹等嚴重的全身症狀,病人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

預防和治療

去野外遊玩時避開蜂巢,不要在有蜂棲居的山林中行走。如發現窗外、屋簷下有蜂築巢,應及早讓有經驗的人處理。

(1)蜇傷後迅速用鑷子將斷刺拔出,然後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吸出毒汁;

(2)傷口周圍的皮膚可用1%普魯卡因2~4ml做皮下封閉,能迅速止痛;

(3)局部搽3~10%氨水或5~10%碳酸氫鈉溶液可減輕疼痛;

(4)可用季德勝蛇藥片化開塗搽局部;

(5)如有全身症狀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治療。

小心事故

隨著孩子的成長,也會出大事故了,這點必須預料到。由於大門敞開著,孩子跑上街,常常發生迷路的事。孩子有時會被車撞了而受到重傷,或者掉到小河裏淹死,這些都是忘了鎖好大門的後果。

孩子會拿箱子、凳子之類的東西墊腳往高處爬,就是有欄杆也不起作用了。經常有這樣的事,媽媽一時大意,把裝電冰箱的空箱子放在涼台上,孩子踩著箱子跨過欄杆,結果從高樓涼台上摔了下來。

孩子接近2歲時,由於能以較快的速度跑了,所以跌倒碰了頭後,就會摔得不輕。在浴池裏鬧著玩,滑倒了也會碰傷頭部。這同剛出生後不久時相比,受傷程度是不同的。孩子碰頭時,如果是後腦部,就有可能引起腦部受傷或者顱內血腫。孩子碰得很厲害,家長必須弄清孩子的碰傷部位和腫包的情況。

對孩子摔後馬上哭出聲來就不要緊這個說法,有時不適用於1歲半多的孩子,後腦部受到強烈撞擊時,即使某個孩子碰了頭部,也會馬上哭出來,待會兒停止哭泣,而且精神很好,但隻要是受到強烈撞擊,也要嚴密監視兩天。在這期間,如果出現嘔吐或抽搐、手足麻痹,必須帶去看腦外科。如臉色異常蒼白、左右眼瞳孔大小不一,應懷疑是顱內血腫。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動手術,排除瘀血。孩子從高處摔下或被車撞了而昏迷不醒時,當然應立刻用急救車送醫院腦外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