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孩子的天賦
通常,3歲以前是人生一切智力潛能早期開發的最關鍵時期。一個孩子有無特殊智能,常常在3歲以前就初見端倪。
具有特殊智能的寶寶在嬰兒期有以下特征:具有音樂智能的寶寶,滿月後對各種物體的聲音,如鍾擺聲、洗衣機聲、搖鈴聲等很感興趣,聽到音樂會立即不再哭鬧。發音比同齡寶寶較早,手指較長,尤其是食指和無名指。百日之內基本上能發出簡單的字母音節。周歲左右能全神貫注地聆聽樂曲,並能對歡樂、悲哀等曲調做出反應。3歲以內基本上能辨別高音、中音、低音音域並能唱歌和自行彈奏樂曲,具有很強的音樂模仿力和辨音能力。
具有舞蹈、體育智能的寶寶,通常表現出活潑、好動、反應敏捷等特征。在力量表現、技巧性、柔韌性、靈活性方麵比同齡寶寶強。在哺乳期具有翻身早、直立行走較平等特征。尤其是具有舞蹈天賦的寶寶,其頸部、腿部、臀部、跟部位比一般嬰兒要長,這是很重要的先天素質之一。另外,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掌握舞蹈技藝的能力,對音樂樂感和節奏感掌握較快。具有舞蹈天賦的寶寶在3歲前就能輕歌曼舞,對電視、電影當中的舞蹈節目,具有濃鬱的興趣,較易受到感染,聞曲起舞,可以即興表演,舞蹈語彙豐富。
具有繪畫天賦的寶寶在哺乳期就對色彩;圖案、物體形象十分感興趣,能長時間凝神注視和觀察不同色彩的物體(玩具)。3歲以前不僅能分辨出三原色紅、黃、藍,複色(紫,綠等),還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和模仿力。不少寶寶還能創作出形象逼真、耐人尋味、妙趣橫生的繪畫作品來。
若是父母在發現寶寶具有特殊智能的同時,能循循善誘、適當引導和熱情培養,寶寶就可能成為具有特殊智能的專業人才。
孩子的飲食習慣與能力培養
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人體需要食物中所含的各種營養素為其物質原料。這就不僅需要合理調配適合寶寶年齡的膳食,還要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能力。應該培養寶寶哪些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能力呢?
1.引導寶寶按時進食的積極性,使其對進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2.從嬰兒期開始,寶寶在進食時應有固定的座位,並且注意不改變座位。
3.注意力集中,細嚼慢咽,定時定量,安靜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不邊吃邊玩,不邊吃邊看電視。
4.喜歡吃各種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5.閉住嘴唇咀嚼食物,不“叭啦”出聲,不讓別人看見嘴裏的食物。
6.咽下最後一口飯再離開飯桌,不含著食物說話或上床睡覺。
7.吃飯時注意整潔,吃完碗裏最後一點飯菜,不養成剩飯菜的不良習慣,灑了飯、湯,父母應該及時幫助擦淨。
8.經常喝開水,不喝生水。
9.不撿地上髒東西吃。
在飲食能力方麵,應注意逐步培養寶寶正確使用餐具和獨立吃飯的能力。包括:
1.1歲七八個月能自己一手扶碗、一手用勺吃飯(不必強調右手用勺和筷,應該培養寶寶雙手都能使用勺筷、剪刀等,這對大腦左右兩半球智能開發是非常有益的)。
2.2歲以後可學習用筷子,自己洗手、擦嘴。
3.3歲左右能熟練地使用勺和筷子,開始吃得幹淨、利索,能保持桌麵幹淨,並開始學習協助父母擺放碗筷,吃完飯後將自己的碗、筷、椅子放好。
4.任何年齡的寶寶都要培養吃飯的正確姿勢,掌握與進食有關的語言,如“慢慢細嚼”,各種餐具名、飯菜名稱等。
5.吃飯前要讓寶寶保持安靜,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吃飯的環境也要安靜整潔。按時進餐,讓胃的消化液正常分泌。千萬不能讓寶寶飯前過度興奮或疲勞。不要嗬斥寶寶。飯前一小時內不吃糖果、雪糕等冷飲,也不要喝大量的開水,以免衝淡胃液,影響胃液的正常分泌,從而造成寶寶食欲下降。
6.注意飯菜的色、香、味、形,經常變換花樣,應該安排出一周的食譜,避免單調無味。飯菜太燙或太冷都會引起寶寶反感而拒食,應該注意參照氣溫適度調整食品的冷熱,以增進寶寶的食欲。
7.寶寶1歲後,可有意地用童話故事、比喻、示範等方法,引導寶寶理解食物的好處,比如“豬肝真好吃,多吃豬肝眼睛會亮晶晶的,嘴唇會紅紅的”、“多吃蔬菜小臉蛋會長得像紅蘋果一樣”。以此培養寶寶對各種食物的興趣。如果寶寶挑食、厭食時,對於不喜歡吃的食物,必須要多變換花樣。開始可少量進食這種食物,以後再逐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