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注意圖書的內容,不要盲目趕時髦。孩子的是非鑒別能力還很低,在選購圖書時,要注意給孩子真善美的熏陶。目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熱”此起彼伏,加之電視文化的介入,使得圖書出版界有時也難免受左右。比如鋼琴熱、書法熱、繪畫熱等,家長盲目地選擇教材,而不少教材不符合孩子的發展特點,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有的出版社為追求經濟效益,根據電視台正在播放的某個動畫片編繪連環畫,畫麵粗糙,甚至字跡模糊。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要而不加引導。至於一些宣傳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圖書,更要徹底清除,以淨化家庭文化環境。
給孩子選購玩具
許多玩具造型奇特優美,連大人有時也不由得被吸引住了。當你和孩子站在玩具櫃台前,希望你能首先意識到,你買玩具是給孩子玩的,因此請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來作為購買的標準。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玩具是孩子的恩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動手動腦啟迪智慧的意義已越來越為家長所認識,因此,選購玩具要適應孩子的年齡及心理發展水平,就成了首要原則之一。一般說來,周歲以內的嬰兒,就當選擇色彩鮮豔、能響能動的玩具,而且要便於抓握、擺弄或抱出,如搖鈴、彩球等;1~2歲的孩子,應當選擇小車子、小鴨子、小積木等形象生動、操作簡單的拖拉玩具;選擇的玩具應該能發展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如結構玩具、塑料膠粒、建築模型、積木、插塑等,通過操作,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購買玩具還要注意到安全性。如不宜給嬰幼兒買過小的玩具,以免孩子放入嘴裏;一些易碎、尖角、有一定傷害性的玩具,對於動作發育不完善的孩子來說是有害的;再如,皮毛玩具容易沾染灰塵和病菌,消毒又不方便屈此應該盡量給孩子買塑料等易清洗消毒的玩具。
買玩具就是要玩的,因此,玩具的實用性也是父母不可忽視的。有的家庭裏,裝飾櫃裏擺滿了漂亮的瓷玩具,形象的泥娃娃,可是孩子卻碰不得;有的布娃娃也很可愛,時間長一點孩子還是會玩膩。實用性體現了一物多玩的原則,如組合積木。買娃娃不要買無法自由穿脫衣服的。為了增加可玩性,家長可以給娃娃準備春夏秋冬四季小衣服(可用廢舊衣服改製),讓孩子隨意穿脫,訓練其自我服務的能力,增強了趣味性。價格過高的玩具多半不適用,孩子的好奇心很強,這類玩具正巧是孩子“破壞欲”最能得到滿足的對象。
1歲半~2歲的兒童
兒童1.5~2歲的時候,他的大腦重量已經是1000克左右了,相當成人大腦的2/3,但細胞數已基本和成人相同。神經細胞體增大,神經纖維增長,伸入所有皮層,不但有水平方向的,還有斜視和切線纖維。神經細胞之間的聯係已經複雜化起來。而且神經纖維鞘化過程也在迅速進行。2歲兒童已經可以講出各種詞類,和人交往的能力大大提升,說明兒童這時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如果說2歲前主要是通過感覺,或在成人幫助下認識客觀事物,2歲以後就可以通過語言往來,認識客觀世界了。
心理學家認為:2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把握時機強化兒童語言能力,應該是家長的座右銘。
在這一時期中,家長要繼續通過認識新的事物,豐富兒童的詞彙。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是語言的最小單位,兒童隻有具備了豐富的詞彙,方才能有豐富的語言。語言如果離開了詞彙,就不能成為語言。同時,要進一步發展兒童的講話能力。使他把語言當做和小朋友溝通、表達自己的願望,或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的主要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多樣化。一是講故事給兒童聽,再讓他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變化。二是利用圖片,先讓兒童看圖片的內容,然後再根據圖片內容提出問題,和兒童進行談話,讓他根據家長的要求回答問題。三是教兒童說兒歌,選擇容易懂的兒歌讓兒童學,家長先為他注解其中的內容,然後讓他背誦,並要求他能說出其中的主要意思。四是利用一切機會和兒童談話,修正他的說話毛病,誘導他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以及層次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此外,由於兒童能夠到處活動,視野不斷擴大,他會發現許多不了解的事和物。於是常常提出一:“這是什麼?”“為什麼?”要求家長予以解答。這是兒童求知欲的一種表現,家長對此不但不應厭煩,而且要給予鼓勵,把這種現象看做是發展兒童語言的好機會。對於兒童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要盡量滿足他的要求。這不但可以鍛煉兒童說話,對增進兒童知識和鼓勵兒童的好學精神也極為有效。在家長各方麵的耐心教育下,兒童的語言能力,肯定能迅速發展。到了2周歲的時候,兒童不但能掌握500多個單詞,還可以講出比較完整的句子,背誦一些兒歌,甚至可以講簡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