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不合家長的口味,還可采取其他方法。比如,家長已經和孩子玩了一下午,現在想利用晚飯前的時間看一會兒報紙,可孩子還是要父母注意他。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畫畫,但是,每過一分鍾孩子就要父母看看他畫的畫。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看完報紙後再看他的畫。說完後,父母就蹺起二郎腿繼續讀報,根本不再看孩子。如果孩子繼續要求看他的畫,父母隻講同一句話:“我看完報紙就看你的畫”。當父母讀完報紙時對孩子說:“我讀完了,現在讓我看看你的畫。”孩子開始可能會生氣,大發脾氣,吵鬧或哀求,但隻要父母一直堅持隻講一句話,孩子的糾纏最終會減輕,因為他對不停地費勁糾纏父母和總是聽到一句話感到厭煩了。
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減少孩子要父母注意的要求,如果孩子是因缺乏安全感而總是要父母注意,父母可這樣做:
1.培養和強化獨立性。孩子以前總是糾纏著父母,那麼當孩子能讓父母做完手頭的事情或能夠等待輪到他時,父母要表揚孩子。告訴孩子要看5分鍾的書後再解決他的問題。5分鍾後,父母要興致勃勃地獎勵孩子,並用計時器告訴孩子等待了多久。開始時隻讓孩子等待幾分鍾,逐漸延長時間,這樣孩子就能學會等待了。
2.獎勵。在孩子平時最愛糾纏父母的時間,如正在準備晚飯的時候,讓孩子做一些最感興趣的活動。並且告訴孩子,如果能自己玩,就可以得分,可以把這些分攢起來“買”父母的時間,比如,陪孩子看電影,同孩子一起做喜愛的遊戲,帶孩子去一家喜歡吃飯的餐廳,和父母一起製作表揚他能夠獨立而不總纏住媽媽的獎品。
3.樹立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給孩子記“好行為”日記,把孩子每天的好表現記錄下來,並當著孩子的麵,把孩子的好行為講給全家人聽,這樣孩子會十分得意,會因很想再得到這樣的機會向媽媽表現自己的獨立行為。
4.豐富孩子的生活。經常讓孩子參加一些無須別人幫助即可獨立完成的活動。例如,參加舞蹈、體育、戲劇和美術訓練班。
5.了解孩子的心事。有些孩子糾纏父母是因為遇到一些使他擔心的或害怕的事情。父母須細心體察孩子。比如,父母要出門了,孩子擔心父母不會回來,非常不安。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出去做什麼,到哪裏去以及什麼時間回來,即使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這樣做也會使孩子安心,不會總纏住家長不放了。
對待孩子的要求
如果孩子是因為心靈受到創傷而總是要求父母注意他,父母就應該用一些專門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1.不要過度反應。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注意固然應該,但也不要因孩子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就過分地關注,這樣反而會使孩子更離不開媽媽;還會使原本的一些好行為退步。嬰幼兒的情緒變化很快,要給孩子一點時間恢複情緒,孩子的過度要求會自然消失的。
2.引導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正在玩拚板玩具,可總是做不好,一氣之下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並要父母陪他,這時父母不僅要陪孩子,而且一定要讓孩子講出自己內心的焦躁和沮喪,這樣孩子就學會表達不如意時心情的方法,可以因減輕內心的壓力而得到自信,慢慢就不會總依賴父母了。
對待孩子的毛病
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一些壞毛病,顯得很不聽話,有的父母就采取訓斥、責罵、整天不停地嘮叨,怨聲怨氣地和寶寶說話,有的甚至采用騙、嚇、打的方法對待寶寶,這樣做常常會使寶寶對父母失去信任,或使寶寶與家長產生對立的情緒,損傷寶寶的自尊心,甚至會給寶寶帶來終身的不良影響,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對待寶寶的不良行為應端正思想,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針對寶寶較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糾正的方法如下。
1.寶寶任性的糾正。
寶寶任性是非常普遍的問題。是不正常心理狀態的表現,是由多種心理因素引起的。孩子往往為了滿足某種物質的要求,為了得到父母的寵愛,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等等,常常表現出任性的行為。
寶寶任性的形成,多是由於父母的溺愛所致。所以糾正時要針對成因盡早開始。父母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必須堅持拒絕,不能讓步遷就。家庭成員的意見要一致,使寶寶懂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或者在寶寶任性時不去理睬,即使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了隻當沒聽到沒看到。寶寶知道再這樣下去也達不到目的,隻得放棄無理的要求。
2.寶寶撒嬌的對待方式。
有些寶寶撒嬌很厲害,走路時要抱,吃飯時要抱,父母在幹家務活時也緊纏不放,如果不理睬,就會大哭大鬧。有的父母擔心一哭就抱,容易養成愛抱的習慣,家務一點也做不成,所以幹脆不去理睬,如果父母一點也不滿足寶寶的撒嬌,今後會在寶寶的心理發展上留下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