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讓寶寶擺碗筷,也是很好的練習。家中3或4個人,每人1個碗,先將碗擺好;每人一雙筷子,孩子僅能取一雙擺一雙,漸漸學會取兩雙擺兩雙,要取兩次才能擺齊。
飯後分水果和糖果時,也讓孩子去分,讓他通過分食物認識數。
2.認識不同職業的人
寶寶經常會遇到不同職業的人,如:搭乘公共汽車時,認識司機;到醫院看病時,認識醫生和護士;跟媽媽去商場時,認識售貨員和經理;也會遇到給家裏送信的郵差;與大人在餐館用餐時,會認識服務員;經過工地,會看到建築或修路的工人;早晨在馬路上,會看到清掃的清潔工等。
家長要隨時為孩子介紹不同的職業所做的工作和作用,使寶寶學會尊敬從事不同工作的人,並與各種人積極配合,如:不隨地扔東西,以免掃地阿姨辛苦;把碗盤中食物吃幹淨,以表示尊敬種田的人;看病時不哭,使醫生快把病看清楚才能治得好等。
3.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教孩子認識時間,如果隻說“時間”二字,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多少有些抽象。因此,要教孩子掌握時間觀念,就要教孩子從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親身經曆過的和感興趣的事開始:
(1)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
時間看不見也摸不著,和孩子說“3點鍾我們去某某處”,他可能無法清楚地理解;可是如果你對他說:“睡完午覺後,我們去院子玩!”你的寶寶一定很興奮。因此,大人教孩子認識時間或與孩子討論時間,盡量用具體的時間來表示,如:“早上”是“太陽出來的時候”、“奶奶送你去幼兒園的時候”;同理,“中午”、“晚上”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這樣寶寶就很容易聽懂了,而且能比較直觀地檢驗這個時刻地到來。
(2)有意識使用時間詞彙
雖然孩子的時間概念發展大都不如他對時間詞彙的掌握,但是學習使用時間詞彙,可以增進他們的時間觀念。因此,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孩子麵前使用時間詞彙,可以增進他們的時間觀念,如:“寶寶今年2歲,明年3歲”、“明天星期六,我們要去阿姨家”或為小孩念唱一些和時間有關的兒歌,如:“太陽公公起得早,我們大家來做操”、“小雪花,輕輕飄,告訴我,冬天到”等。
(3)有效利用鍾表
小寶寶的思維,都是具體形象化的。因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鍾表上的數字形象化、具體化。
“方法”
自己做一個隻有時針的大時鍾,和寶寶一起動手,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如:床、麵包、玩具等,或是用現成的貼紙,把他們貼在鍾的相應位置上,如:在7點貼上麵包,表示7點要吃早餐;在3點貼上玩具,表示3點是遊戲時間。
(4)生活作息有規律
為孩子製訂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孩子就知道:每天媽媽起床後,他也應該起床;吃了午飯後,就應該午睡,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相反地,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律,孩子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麵就會無所適從。
(五)情緒、社交能力
1.鍛煉忍耐的性格
2歲寶寶脾氣往往急躁,尤其是想要的東西不能馬上得到時,就會發火。因此,要讓寶寶學會等待,如:媽媽正在做飯,但是寶寶早已饑腸轆轆,這時千萬不要給他吃點心,否則吃飯時就沒有胃口了,應當請他來當“助手”:看看碗筷擺好沒有、幫助清洗盛菜的盤子等,讓他一麵忙碌、一麵耐心等待,直到開飯時,自然胃口很好,也能自己將飯菜吃完。
有時,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手裏有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是人家又不放手。這時,媽媽應當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去注意另外好玩的東西,如:去逛逛商店,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如果寶寶仍然想念那件玩具,要讓他學習等待,告訴他要遇到機會才能買得到相似的玩具。在兒童遊戲樂園中,如:上滑梯、坐碰碰車、坐飛機等,都要經過排隊或者買票才可以玩,甚至有時人很多,要排隊才能輪到要教導孩子耐心等待,才可以享受玩的快樂。
等待,在生活中是免不了的,要從2歲能聽懂解釋的時候起,就找機會讓孩子學習忍耐,這是性格培養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2.購物小助手
“目的”
讓寶寶認識各種商品和購物的過程。
“方法”
帶寶寶去超級市場時,不要讓他被動地坐在小推車上,要牽著他讓他當助手,如:在取包裝好的商品時,可以抱著他去夠取,並告訴他包裝中是糖、奶粉、麥片,是做早點用的;當他對買到的東西感興趣時,不妨逐一介紹,使他認識更多的東西;出門口時,讓他看看計算機如何顯示,如果他認識數字,下妨讓他念,以促進他認數字的興趣,讓他看看付錢和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