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性情溫順,彼此間總是和睦相處,從不爭吵打架。平常見了麵,又是點頭,又是鞠躬,表現出很有禮貌的樣子。鵜鶘孵卵也很怪,它們用兩隻長有蹼的腳緊緊把蛋按住,生怕人家搶走。經過42d,小鵜鶘才破殼而出,來到世間。不孵卵的大鵜鶘在孵卵期間,總是每天含一根細枝碎草加在巢的上麵,使它的巢一天天加大,迎接它們子女的出生。
鷓鷓生活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的一種水鳥——小鷓鷓,形似鴨子,但比鴨子小而扁,狀如葫蘆,故有小葫蘆之稱。它嘴窄而尖,呈尖錐形,眼睛裸出,翅膀短小,幾乎沒有毛,故不能久飛。四趾均有寬闊的瓣膜。成鳥夏天羽上體黑褐色,頸則紅栗色,下體白色。冬天羽和喉白色,頸淡黃褐色。
小鷓鷓常棲息在湖邊蘆葦間,善於潛水和遊水,它在水中的行動非常迅速和敏捷,當它看見人時就悄悄地隱藏於葦子或草叢中,稍受驚動,瞬即潛入水中。有趣的是當它們要去捉魚時,往往先把巢用雜草蓋住,使其不被發現,一旦看到魚,就立即以閃電般的速度潛入水中,用它的利嘴把魚捉住,魚還未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時,已經成了小鷓鷓的腹中之物了。
它們的叫聲非常動聽,猶如吹哨子似的“嘟嚕嚕嚕……”。雌鳥一窩產4~8個蛋,雌雄輪流孵卵,孵卵期18~24d,剛孵出的小鳥滿被絨羽,能在水中自由潛泳,但雙親很疼愛自己的子女,親自照料,保護它們。一旦遇到危險,就背上自己的子女遊走,或把它們藏在寬大的灰褐色翼下潛在水中逃難,說起來頗為有趣。
在鳥類王國中,全身披著翠綠色羽毛、紅嘴、紅腳的翠鳥,也是一個捉魚的專家,它捉魚的技巧與眾不同,獨具一格。它常常蹲在河溪、魚塘、水庫、湖泊的水邊的樹枝或岩石上,或盤旋在上空,隻要魚鱗銀光一閃,它便緊挾雙翼,全身筆直插入水中。雙喙像鑷子一樣張開,直指向魚,百發百中。鉗住小魚後,翠鳥隨即張開雙翼,來個“急刹車”,龜縮著腦袋,掉頭振翅浮出水麵,一躍而起,得意洋洋地回到樹枝上。整個捉魚的戰鬥幹淨、利落,前後不過幾秒鍾。然後叼著小魚,往自己的爪子上狠狠捶打幾下,將它打暈,接著將魚拋向空中,再張開大口接住,美餐一頓。它們飽吃一頓之後,會把身體向前向後來回擺動,真像做柔軟體操,這是為了早點把魚消化完畢,想得多麼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