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人們所喜愛的小鳥,誰都歡迎它們到自己家中築巢做客,從不去傷害他們。因此燕子就不像別的鳥那樣不肯接近人們,而是十分親近人們的小鳥。
人們喜歡燕子,並不是因為它們長得美麗,擅長歌詠,而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益處。燕子是捕捉害蟲的專家。它們成群結隊在田野中飛行,或低飛掠過水麵,張開它那又短又闊的嘴巴,在空中兜捕迎麵飛來的蚊、蠅等飛蟲,它們邊飛、邊捕、邊吃。有人統計過,一隻家燕在夏天能捕捉50~100萬隻蚊蠅、蚜蟲等害蟲。二隻白腰雨燕在夏季中所吃的昆蟲是無法計算的。若將這些昆蟲頭尾相接地排成一條直線,可達1km長,真可算是空中捕蟲的冠軍。金腰燕還能夠專門捕食果樹的害蟲。鬱鬱蔥蔥的果林裏,四處出現了燕子消滅害蟲的戰鬥,的確,燕子為了保護農作物立下了不少功勞,難怪乎人們那麼愛護燕子。當然,有人認為燕子築巢是吉祥,雖然純屬迷信,但卻合乎保護益鳥的用意。
燕子長著一對強健而尖長的翅膀,尾巴成叉狀,體態輕盈,很適合於作急速的向前飛行,行動矯健。加上它們的嘴呈扁闊三角形,這樣飛行時隻要張開口,就可以捕到各種昆蟲。可是燕子的腳異常短小,難於在地上站立,隻能站立在細小的電線和幼小的樹枝上。它們雖然飛得快,可是不能在急飛中迅速轉彎,隻能直向前飛。
還有一種金絲燕,它喜歡在懸崖峭壁的暗洞中成大群築巢,巢用唾液和海草等材料造成,即所謂的燕窩。這是富含蛋白質的營養豐富的珍品,有滋補強身的功效。
燕子除了造福於人類外,它們的活動還可以預報天氣。天要下大雨了,大氣壓下降,空氣中濕度增大,昆蟲隻得低飛,因而追捕昆蟲的燕子,也隻有跟著低飛,才能捕捉到昆蟲,如果看到成群的燕子在空中低飛,我們就可以作這樣的判斷:不久就會下雨了。
燕子十分勤勞。每當百花盛開的春天,它們就從遙遠的老家——菲律賓、印度、大洋洲北部等地雙雙飛來廣東。第一件工作是選擇築巢的地方,地方選定了以後,雌雄燕子飛來飛去,輪流到田邊、池旁把一小塊一小塊的泥土銜來,用自己的唾液和成一個一個的小球堆放在築巢的基地上,並摻上草根和羽毛,造成一個像半邊飯碗的鳥巢,上麵開著口,在裏麵鋪上鬆軟的羽毛和雜草。築巢時,燕子之間還會互相幫助,如果哪對燕子的巢不幸倒塌了,它們的鄰居就會紛紛前去支援築巢,大家銜泥取草,忙裏忙外,不到兩天工夫,新居就落成了。
巢築好之後,燕子高高興興住進新房,雌燕不久就在巢裏產蛋孵蛋,不到半個月的光景,小燕子便出世了。剛出生的小燕,身體無毛,閉著眼睛,卻不斷張口要吃東西。燕子為了哺育自己的子女,整天在外麵飛行、捕捉昆蟲,穿梭往來地喂小燕子。每天喂小燕數次,每次隻喂一隻,輪流飼喂,小燕子長大了,還得帶它們出去學習飛行、覓食和逃避敵害的本領,等到能獨立生活了,就遠走高飛再也不回老家了。燕子的雙親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才把小燕哺養成長。到了秋天,氣溫下降,各種昆蟲準備隱藏起來過冬,燕子預感到覓食不足,它們便攜兒帶女,成群結隊地飛回南方的老家避寒了。
燕子的記憶力是令人驚異的,無論飛走多遠,它每年仍能按時返回自己的故居,飛行的路線也基本不變。在往返途中,為了不把飛行路線弄錯,每到有水或蔭涼潮濕的地方,它就在這裏插上羽毛作為標記,這樣就萬無一失了。燕子是很聰明的動物,如果麻雀占了它們的巢,燕子就會邀集一大群夥伴,跟麻雀進行論理戰鬥,如果麻雀死賴不走,燕子們就齊心協力,先看守好巢門,不讓麻雀鑽出來,然後銜泥和樹枝把巢門全部封死,把霸占巢的麻雀活活埋葬在巢裏。
廣東常見到的燕子有家燕、金腰燕和雨燕幾種,它們分屬不同的家族。家燕和金腰燕翼較短,尾分叉,是對親兄弟,長相差不多,它們的腳趾都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因此休息時能牢固地停在電線或小樹枝上。它們常銜泥營巢於簷下或屋梁上。家燕上體褐色,下體前為栗色後為白色,金腰燕的腰呈金紅色,下體接近白色而且滿布黑色細紋。雨燕翼較長,尾分叉又很淺,它們有腳趾是四趾向前,所以在停息的時候,不能抓住樹枝,也不能在地麵上走,隻能在牆壁或岩石的垂直麵上,四趾像鉤子一樣,掛在上麵。它們群體而居,並用幹草羽毛等築巢於高大建築物的長簷下,此外,金絲燕的體形比家燕細長些,腳纖細,四趾向前,翅膀合攏時遠超過尾部。仔細觀察就容易將它們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