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長著翅膀遊英國(8)(2 / 3)

和“美腿男士”合影留念

置身在這個露天劇場,和在台北市立棒球場的感覺上有些兒相似;由於前後左右和對麵全是人,大家像樓梯似的,肩並肩、膝並膝地擠坐在小小長條的鐵椅上,看上去,就像排得密密麻麻、五顏六色的小跳棋,既整齊又好看。

距離正式開演還有一段時間,觀眾陸續進場。巨型探照燈像一把透明的掃帚,在我們這些小跳棋的身上掃過來、掃過去,一會兒是透明的粉紅,一會兒是透明的藍色,小跳棋繼續“填”進自己的空格裏,透明的大掃帚掃得很高興。

我也很起勁地東瞧西望。哈!我笑了,因為我看見一位穿著傳統蘇格蘭服裝的男士,露出膝蓋以下一小截“白嫩”的“玉腿”;他穿的是褶裙!

我對旁邊的克麗絲汀說:“你想不想和那位美腿男士合影?請悄悄站在他身邊,我為你拍一張照留念。”她果然接受了我這個有趣的建議。

八月的愛丁堡,已經入秋,夜晚也顯出了寒意,墨黑的天空,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可是劇場內熱鬧非凡,像是燃燒著一個大火球。

忽然間,劇場盡頭的古堡裏傳來一陣急促的鼓聲,就像變魔術似的,原來一動也不動的古堡,忽然“活”起來啦!不但燈火通明,而且出現一列列穿著製服的軍士,威風凜凜地站立在城牆上。

觀眾席上立刻響起了一長串像炮竹似的掌聲,緊接著,鼓樂聲大作。早就蓄勢待發的蘇格蘭皇家藝術騎兵隊的風笛與鼓隊,像上緊了發條的玩具兵,從城堡裏魚貫而出,開始了第一個表演節目。掌聲再度熱烈響了起來。大家忍不住地驚呼著:“哇!設想得實在太妙了!這座古老的城堡果然是最佳的活動背景和道具!”

曆史悠久的風笛鼓隊

你聽過風笛嗎?它們的聲音直直扁扁的,有些兒單調。當樂隊手吹著風笛出場,那些直衝出來的音符,簡直要把天空戳出一個大洞。幸好,除了風笛,還有鼓聲、喇叭聲作伴,加上變化多端的隊形、舞步和簇新漂亮的製服,這些表演者顯得神氣極了!也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來不及應接。

這些風笛鼓隊,都有一段悠久的曆史。

瑪麗公主十世的誇爾喀步槍隊的風笛鼓隊,一八九五年成立於緬甸,最初是由蘇格蘭皇家軍隊協助訓練。到了一八九八年,正式由蘇格蘭皇家軍隊授與他們的風笛手穿著格子呢料的蘇格蘭獵裝,到了一九二六年,又加綬他們披巾、風笛袋和紋帶,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啦,他們的穿著是非常講究的。

說到這裏,我想特別介紹一下第一、第二愛德華五世和七世的誇爾喀步槍隊。英國與誇爾喀人建立關係,是從一八一五年,英國正在印度拓展屬地的東印度公司和尼泊爾王國的戰爭開始的。

當時的英軍到處打仗,尼泊爾誇爾喀人的勇氣和膽量,深深受到英國人的欽佩和感動,到了後來,英國人不但召募誇爾喀人為他們服務,還在誇爾喀人最後的駐守地為他們立了紀念碑。這些驍勇善戰、被召募來的誇爾喀人,逐漸成為英國軍隊的一部分,甚至被視為英國步兵的代表。

在這次“特吐”的表演中,誇爾喀步槍隊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他們穿著尼泊爾的傳統服裝,白上衣、白長褲、外罩黑色小背心,頭戴船形帽,手執短柄警刀,看來格外與眾不同。而他們手中所執的半月形警刀,是維多利亞女王為了紀念第二誇爾喀軍隊在一八五七年德裏軍事行動中英勇戰績所賜的禮物。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吧?如果純粹從緊湊、歡樂的風笛鼓樂中看這些不同隊伍的表演,固然可以得到很多樂趣,可是,如果也能同時知道他們成立的背景、由來和本身所擔負的任務,所得到的收獲就更多了。

神秘夢幻的高空煙火

節目一個接一個緊湊而精彩地進行著,所有的鼓樂隊都是通過古堡的城門進入表演廣場。古堡建築的屋頂在夜色中,就像不規則形的樓梯,成為一幅美麗古典的立體圖案畫。特別是當燈光打上了牆麵,更顯得神秘異常。這是童話故事中國王的城堡嗎?是王子特遣的禦林軍去迎娶可愛的公主嗎?還是準備殲滅遙遠叢林中的惡魔群?

當風笛鼓隊的表演進入尾聲時,繽紛像花雨一般的高空煙火開始上陣了。

“砰!”漆黑如墨的天空,像萬花筒似的,變幻出無數美麗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