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亨利八世共進午餐
我在劍橋的朋友實在不多,數來數去,真正稱得上“劍橋牌”的,隻有兩家。這兩家的主人遊先生和大衛先生都是劍橋大學的畢業生,住在劍橋都超過十年以上。遊先生一家是道地的中國人,大衛先生雖然是英國人,卻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因為他的太太愛倫是中國人。他們都是來自台北的“老劍橋”。
雖然隻認識兩家,運氣卻一點兒不差。有一天到愛倫家做客,她請來的一個客人麥克,竟然是三一學院建築係的研究生。
劍橋大學有三十個獨立學院,三一學院的規模、名氣和聲望可以說是“首居排行榜”。
“哇!三一學院!”我說,“羨慕之至,偉大的牛頓是你的‘學長’呢!”
麥克微微一笑,可以看得出他發自內心的驕傲和高興。他是香港人,在英國住了十一年了,個兒高高的,皮膚黑黑的,兩隻眼睛像兩粒小葡萄,亮亮的。
“你去過三一學院吧?”他的國語帶著很重的廣東腔。
那還用說?每天下課,我淨愛往這些學院裏鑽。三一學院名氣響亮,來的次數也最多,每回站在進門口,打量著環繞四周的建築物,總忍不住要長歎一聲:“這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明明是活生生的石柱、回廊、雕像、窗台、禮堂,明明是碧綠如茵的草坪、浮動的白雲和海洋般的藍天,怎麼就像置身在圖畫裏呢?
連參觀的人群也像綿羊那麼安靜。他們低聲交談,輕輕走路,他們喜歡以中庭的那座文藝複興式六角型的噴泉為背景,拍照留念。
三一學院是亨利八世在一五四六年創立的,亨利八世你是知道的嘍!他為了和宮女安布林結婚,不但批準自己離婚,和羅馬教皇鬧翻,還創立了英國國教。
亨利八世雖然創立了三一學院,使它後來成為國際上執學術牛耳的重鎮,可是他殺了劍橋校長費雪這件事,也是他個人史上最壞的紀錄之一。
“有興趣的話,我可以請你們到三一的食堂去吃一頓午餐。”麥克見我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三一見聞”,主動提出邀請。
“三一的食堂,隻有‘三一人’才能帶領客人進去用餐的,沒有這種關係,是不準進的。”愛倫在一旁補充這麼一句。她去過一次。
“那麼我當然不放棄機會!”
選定一個周三的中午,我和愛倫準時赴約。麥克領著我們穿過那個有六片大草坪和六角型噴泉的“偉大方庭”,走向其中一座建築的廊道。這廊道的左首邊是院長休息室和大廚房,右首邊高大而莊嚴,貌似教堂建築的大廳,就是平日三一師生進餐的食堂了。
要知道,劍橋有三十個學院,三十個學院就有三十種風格,三十種院規。認識一個學院,並不表示就能推想另外二十九個學院的風格和趣味;不過,就建築格局來說,總有一個相當大的食堂。麥克告訴我們,早期的學院食堂,不過是窮學生吃飯的地方,後來學院富了,內部裝潢不但古典雅致,用餐時還有浪漫的燭光相伴哩!
三一學院的食堂果然“很有看頭”,食堂麵積極大,整齊排列著深褐色的長條木桌和木椅,桌上放著玻璃壺、杯子,唯一的差別是,學生喝的是白開水,教授喝的是果汁,而靠食堂前半部的長桌,是教授專用席,一般學生是“不得近身”的。
靠食堂的左側近牆邊,是供應自助餐的菜肴區,和一般自助餐相似,有生菜沙拉、主菜、甜點、咖啡、紅茶任選。
麥克手持三張飯票低聲對我說:“三一餐其實不好吃,你不要期望太高。”
“隻要吃了不會吐出來就好。”我笑著說,“三一餐的真正價值不在食物本身,而在它是一種‘特權’,可以讓老外過過癮。”
莊嚴如教堂的三一學院食堂。
“這倒是一點兒不假!你瞧瞧,這餐廳的‘觀興客’有多少?”愛倫接著說。
我四下張望一番,差點兒笑出來。的確有不少像我這種“不像學生”的人端著盤子,拿著叉子,一臉“神聖”模樣在找桌子坐下,準備品嚐這頓恐怕一輩子隻能吃一次的“偉大三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