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陸地、海洋中的迷霧(3)(2 / 3)

這種奇異的現象,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裏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出熱氣,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冷熱異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麵帶有一個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這些分析隻是推論而已,這地溫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裏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才可以解開這一“冷熱顛倒”之謎。

人類第一部世界地圖集之謎

在享譽科學界的偉人中,托勒玫向來聲名顯赫,稱為天文學大家。托勒玫約公元90年生於希臘,卒於168年前後,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羅馬占領下的埃及度過,並在埃及寫了兩本成名作:《地理學指南》和《天文學大成》。

這兩本書曾對曆史產生過重大影響,其後1000多年,西方思想主要因這兩本書而蓬勃發展。托勒玫所著《地理學指南》發表後,曆1400年被奉為人類曆史上第一本世界地圖集,而根據這本書所繪地圖至公元1500年尚有出版。

正由於托勒玫所繪地圖將亞洲繪得太大,以至看來向東伸展極遠,促使許多人相信乘船西航真能繞到“印度群島”去。托勒玫的《天文學大成》共13卷,論述天文學知識,當時亦被公認為天文學最權威著作,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日心說,才把他的地心體係學說推翻。托勒玫的地心體係學說以地球居中央不動,日月星辰繞地球運行這個概念為基礎。學說被推翻後,他仍是公認的天才橫溢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雖然現代隻有很少人認為托勒玫是地理學家,但大家仍稱他為天文學家。

不過,最近美國巴爾的摩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牛頓,對托勒玫的天文學家地位,也提出質疑。牛頓的判斷是在徹底研究分析托勒玫的思想方法和數學法則之後才做出的。

牛頓的結論直截了當,他說“天文學家”托勒玫根本不是天才,而是騙子。

牛頓著了《托勒玫罪狀》一書,書中結論指出,托勒玫為支持自己的理論,不惜捏造觀測結果,甚至篡改較早期天文學家的發現和觀測記錄。牛頓慨歎《天文學大成》竟然取代了較早天文學教本的地位,“使我們失去了許多真正可取的希臘天文學著作……因此對托勒玫隻能下這樣一個定論,他的著作阻礙天文學發展比任何其他書籍都嚴重。如果沒有他的書,天文學會有更好的發展。”

牛頓要證明他這種石破天驚的論斷,首先拿托勒玫在特定時間內看到月亮位置的數值記錄,與我們今天知道當時月亮所在確實位置的數值比較。托勒玫宣稱的觀測結果極欠準確,不能借古代儀器不夠精密來推搪。

托勒玫的觀測常常還不及較他早幾百年,以肉眼做的同樣觀測那麼準確。托勒玫的數值誤差超過四分之一度。

乍看這誤差似乎不算多,不過這等於表明托勒玫將儀器瞄準月亮邊緣,而不是瞄準月亮中央,即使是略知一二的生手也不該犯這樣大的錯誤,天文學家就更不用說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錯誤數值正好與托勒玫自己假設的天文公式的數值相合。

此外,他在一年中不同時間觀測太陽位置後記下的數值,也有巨大誤差;同樣值得懷疑的是,這些數值竟然跟他那所謂根據觀測驗證過的數值及說法完全相符。

那麼,托勒玫是否可能拿觀測結果耍花樣,甚至捏造些數字以配合他的說法呢?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必須事事力求精確,應該拿觀測結果重新考驗自己的說法,托勒玫曾否這樣做呢?

牛頓宣稱托勒玫有一次甚至報道一項沒有人能做得到的觀測,這等於宣布自己是個騙子!托勒玫說這項觀測是古代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做的,提及的是公元前200年9月22日下午6時30分的一次月食。但是我們知道那一天月亮在托勒玫記載的時間後半小時才升起來。

因此,要不是原來觀察記錄屬杜撰(如果是杜撰托勒玫應該看出來),就是托勒玫篡改了喜帕恰斯的觀測結果,又或者觀測結果是他自己捏造,而硬說是廣受當時的人尊敬的喜帕恰斯所述,以此為自己編造的數值增加聲勢。

喜帕恰斯的記錄原本現在已失傳,無從查究,不過他說的月食時間正好跟托勒玫理論所預測的完全吻合,牛頓就十分肯定是誰在耍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