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陸地、海洋中的迷霧(2)(3 / 3)

加拉和格裏斯沃敦這兩座活火山,山腰和山頂差不多完全被冰原覆蓋。近年來大洪水多半起源於此。在冰島南部被密爾達爾斯川蓋住的加拉火山更可怕。這座火山大約每個世紀爆發兩次。爆發時冰川消融洪便有如大河泛濫,萬馬奔騰地衝過遼闊的密爾達爾斯平原,直趨南部海岸。

冰島在密爾達爾斯冰川和瓦特那川大冰原以南的沿岸地區,有遼闊平坦的洪水沉積平原。平原上有曆次冰川消融洪和冰川融化的冰水所帶來的沙粒、礫石和漂石,重疊堆積,每層厚薄不同,成分各具特色。許多源自冰川的溪流,蜿蜒南下,穿過平原注入大海。溪流兩岸的剝蝕和沉積,經常把河道改變,給當地的農夫和地圖製圖員造成諸多不便。

冰島以間歇泉而聞名於世。英語間歇泉一詞就是源於冰島語。世界上三大間歇泉區之一,就在赫克拉峰西北約35英裏處。其餘兩個,一個在北美的黃石公園,一個在新西蘭北島的陶波湖和羅托魯亞湖一帶。冰島的格蘭間歇泉經過幾百年不斷噴發後,在這個世紀大大減弱,大部分已停息下來。每次噴發後,沸水迅速蒸發,留下礦物質,積聚成一個巨型錐體。這個錐體四周環繞著20餘個大小不同的活間歇泉。

冰島上散布700餘個溫泉。最熱的一個,溫度高達70餘攝氏度,位於該島中部地殼裂縫常有火山及地質活動的裂穀區。有時候,沸騰的高溫把嘶嘶響的水汽,從噴口逼出。水汽噴出後,遇到冷空氣便凝結起來,湧現出一股白霧樣的強力噴流。如果噴口被泥土掩蓋,便會成為發聲冒泡的泥池。

冰島許多民房都利用地熱水取暖。雷克雅維克城裏幾乎每一座建築物都是如此。沸水被人從1000~2000英尺深的水井抽出來。地下水源的溫度大約是104攝氏度,經過10英裏路程,輸送到雷克雅維克的用戶時,是100攝氏度左右。

“熱液能源”對冰島的經濟極其重要。目前島上樹木甚少,火山基岩中還沒發現煤和石油。千百年前島上一片片樺木林,也早已被早期拓荒的居民砍伐殆盡,永難恢複舊觀。

維拉傑迪是位於雷克雅維克城以東約25英裏的一個內陸小村落。雖然距北極圈不足200英裏,卻以水果、蔬菜、花卉馳名。種植全靠利用地下熱能來保持溫室。就算熱帶品種的植物,也能生長。許多民房和商業大樓幹脆就建在溫泉之上。數年前,有一戶人家的房子得到的地熱超過所需,因為廚房地板爆裂,沸水湧入屋內。

在我們看來,這種意外也許覺得十分惱人,但冰島居民還是樂於忍受這些輕微的不便,來換取廉價方便而又不會汙染環境的能源。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使他們懂得如何應付、利用和珍惜島上特殊的(有時又使人討厭的)地下資源。

“冰冰背”與“桃花洞”之謎

河南省安陽市有兩處奇觀:一是“冰冰背”,二是“桃花洞”。

在安陽市南5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壁立如簪的山峰,山下有個亂石縱橫的山坡,便是神秘的“冰冰背”。每逢陽春三月,天氣轉暖,泉水便開始結冰,以後天氣越熱,冰結得越厚。等到盛暑6月,赤日炎炎,遊人滿身大汗時,這裏卻冷氣襲人,結冰麵積可達600多平方米。但是一過8月仲秋,天氣轉冷,這裏的冰塊卻又慢慢融化。冬季,泉水逐漸轉暖,待到寒冬臘月,正是滿天飛雪、冰封大地之時,這裏不僅沒有積雪,反而熱氣蒸騰,水暖宜人,成了一泓溫泉。

在距離“冰冰背”西南方向數千米處,又有一處異景,這便是“桃花洞”。“桃花洞”比“冰冰背”高200米,洞的周圍綠草如茵,一片桃林。奇怪的是這些桃林在融融春日卻不開花,偏偏在寒冬臘月之時萬花怒放。越是冰天雪地,越開得繁盛鮮豔,遠遠望去,猶如一個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中呈現的一片絢麗爛漫的紅霞,使人感到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

這兩處奇異景觀曾引起許多地質學家和氣象學家的關注和重視。他們陸續前往探查和研究,但至今未能揭開其中的奧秘。

撒哈拉大沙漠有過“綠洲時代”嗎?

撒哈拉大沙漠幾乎全部是沙丘、流沙和礫漠。“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大荒漠”的意思,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麼的荒涼。不過,在撒哈拉大沙漠中,也時常有一些被人們稱作“沙漠中的綠洲”的地方,這些地方同樣水草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