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具有原則性和民主意識。班組長是一班之長,既要能果斷處理班組日常工作,又不能武斷。要堅持民主集中製,經常召開班組骨幹會議和班組民主生活會,聽取組員對班組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班組裏能做到敢於和不良行為作鬥爭,不做老好人,更不能庇護錯誤思想和錯誤行為,要樹新風立正氣,使班組工作既有原則性,又有民主意識。
(4)具有高尚的情操。班組長為人處事要誠實正直,用現代社會道德風尚規範約束自己,做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典範;要平等待人,在班組中不厚此薄彼;要胸襟寬大,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誌一道工作;對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文過飾非。
4.明了班組長的使命和作用
優秀的班組長應該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正確的作業管理方法、卓越的組織協調能力、良好的交流溝通技巧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班組長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是:
專業技術知識
主要是指班組長對完成班組的生產任務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班組長要熟悉本工種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本工種的各種基本操作技能,熟知班組所有工具設備的性能,並能正確使用、維護、保養和保管。此外,隨著技術和信息的快速發展,企業技術更新越來越快,因此,班組長還要對本企業的技改更新和國外引進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有較決的消化吸收能力。
班組管理知識
主要是指班組長應具備與工作相關的管理知識,如掌握本班組管理需要的計劃、生產、技術、質量、設備、工具、安全、文明生產和經濟核算等方麵的管理知識;了解行為科學、管理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有關管理學科知識。
文化基礎知識
主要是指班組長應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水平與素養,達到較高的文化程度,同時具有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適應企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以及管理科學的廣泛應用,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5.精通班組長的日常崗位工作
班組長應該具備的能力結構是:
專業能力
在所管轄的班組內,對自己的業務(人員、機器、材料、方法)嫻熟,能夠指導班組成員,並向上司提供有助於正確判斷的建議。這是開展班組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隨著工作經驗逐漸豐富需要不斷提高的能力。
目標管理能力
在處理業務時,設定主題、時限、數量等具體的目標,提高班組成員的參與意識,具備使計劃、執行、檢查、調整這一循環(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不斷地周而複始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有發現問題的意識和想象預測能力,一旦發現妨礙目標實現或業務開展的問題,立即分析現狀,找到原因。善於用“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的三問思維,從全方位思考對策,並提出對策直至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班裏有位員工,平時上進心很強,技術也好,是崗位上的一把好手。可是,由於沒能當上班長情緒很低落,工作的積極性也大不如前。這個員工錯誤地認為,就是有了才能,你不會搞人事,也隻能是望洋興歎;因此他很不安心,對班長也不大服氣。
班長張林濤發現了這一情況後,就主動地接觸他,並把他當作最知心的朋友相處。一起吃飯、一起遊泳、促膝談心,就連下班也一起回家走,並且熱誠地鼓勵他:“你是一塊好鋼,早晚會被用在刀刃上的。但你不能因此而頹廢下去,你還應該振作起來,勁兒可鼓而不可泄啊!我相信你是個好樣的!……”張林濤還讓他當上了班裏的工會小組長,把班裏的活動資金交給他保管,並且班裏的無論大事小情都事先征求他的意見;二人互相配合,非常默契,使他很受感動。他很欽佩班長的真誠,感謝班長的信任。這樣一來他自己的氣兒也就順了。於是,他放下了“自負”的思想包袱,安心於崗位工作,迸發出了極大的工作熱情,成為班裏出色的技術骨幹。
這件事情表現了張林濤作為班長所具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年後,這名員工成了一名合格的班長。
組織能力
為了達到部門的目標,利用班組每一個成員的特點進行任務的分組,發揮全體人員的能力,同心協力,使部門運作達到1+1≥2的效應。
溝通能力
為了能夠直接地交換意見、交流必要的信息,應該具備高度的說話、傾聽、商談、疏通及說服對方的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能減少摩擦、融洽氣氛、提高士氣,有助於構築良好的信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