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具有人類智慧的機器(1 / 2)

通常情況下,人工智能是通過普通計算機模擬技術來實現的,但是這樣的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缺陷。隨著技術的推進,盡管很多計算機已經能夠擁有比人類大腦更為卓越的計算和儲存能力,但是計算機本身還不具有人工智能的特點,需要在人類的指揮下運行。我們知道,人工智能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需要不斷地努力才能夠去實現全智能化,在現有計算機技術條件和科研條件下,人工智能的研究還很難達到完全代替人類智能的層次。

智能與人工智能

我們在心理學上認定的智能包括多個方麵:人的自我、本我、意識、心靈以及無意識精神。人類現在能夠了解的智能都是人類自身的智能,但是其實人類對自身智能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人類根本就沒有弄明白,構成人類智能的各種元素究竟有哪些。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大部分涉及的隻是對人本身智能的研究,在其他的領域中的拓展還比較少。

我們現在比較困惑的是,人工製造的“智能”到底是對人的智能的模仿,還是對人的“智能”的複製,或者是製造出的另外一種“智能形態”……學術界對此一直存在爭議,而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找到答案。盡管隨著計算機技術運用人工智能研究開始,就著重通過機器的運作環境設計,對人本身的智能進行模仿,但這個方向是否就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向,學術界的爭論還從未停止。

人工智能發展史話

傳統的研究認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從20世紀40年代發明計算機開始的。人類開始通過智能的視角賦予機器某些人類智能的特征,譬如進行統計、運算和數據整理等方麵的能力。20世紀50年代後,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通過FORTRAN語言和博弈論的研究,計算機技術獲得了進一步的升級,語言學和計算機代碼也開始進入人工智能研究範疇。到了20世紀90年代,人工神經網絡技術逐漸被人們重視,在此技術上人類開始利用各種儀器模仿人類的思維過程和自動思維的能力。這個發現是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重大進步,使得人工智能真正登上了曆史舞台。

在各種神話傳說中,石頭、木頭、大樹或者鮮花成精之後就具有了人的思維,可以和人類進行對話,這些設想本身就是人們對自身智能的一個思考方案。在計算機沒有發明之前,人們設想各種機器和物體能夠具有人的思維,這些美好的設想是對人工智能的一種積極的期望,在發明計算機後已經部分實現。

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

實際上,出現在科學研究中的人工智能並不是對人類智力活動的完全重現,而是對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麵進行的拓展和延伸。科研人員們所需求的人工智能應該主要具有以下幾種能力。

演繹、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從邏輯運算的方麵來說,這項技術部分上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的設計要求,1997年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電腦“深藍”,已經具備了部分演繹、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的邏輯運算能力十分強大。

規劃能力。在現代技術下,電腦已經能夠按照設計的程序幫助人類完成一些初級的目標規劃,也就是變得“聰明”起來了。在給電腦輸入指令以後,電腦就會無條件地執行人類的命令,但是這種執行能力隻是代碼的運行程序。電腦中接受了很多的代碼,但是電腦本身並不會根據突發問題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布局和規劃,也不會自動適應新的情況並及時調整,所以有時候顯得十分死板,六親不認。如何讓這些電腦能夠充滿情感,在各種情況下能夠順利地運行,其功能有待於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