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是偏振光眼鏡,這種眼鏡的立體感比較強,沒有閃爍感,可視角度也比較廣。不過,3D照片的視界其實還是通過2D的畫麵展現的,隻是視域相對而言比較寬,如果利用這種眼鏡觀看3D照片,效果比較差。這也是這種眼鏡的缺點之一,在用途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種是光柵式立體眼鏡,這種眼鏡缺點在於清晰度較差,使用範圍不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一般在實驗室裏麵用得比較多。
第五種是全真式眼鏡,這種眼鏡主要適用於立體電視,不過它的立體效果並不是很出色,所以我們也很少用到這種眼鏡。
第六種是觀屏眼鏡,這種立體眼鏡觀看效果良好,但是眼鏡設計視線比較窄小,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隻能看到原圖片1/2大小,而且畫麵的衝擊力會減弱。
第七種是全息式立體眼鏡,這種眼鏡技術超前,從任何角度看都可以獲得立體的效果,受到研究者和普通觀眾的厚愛。但是由於這種眼鏡在技術方麵的要求高,造價十分昂貴,所以至今尚未得到全麵推廣。
3D攝像技術的發展前景
2010年,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3D電影《阿凡達》在世界各地轟轟烈烈地上映。電影的上映帶來了空前的電影票房,也催生出了3D電影熱,3D技術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從這以後,國外大部分的電影製作商都開始運用3D技術進行電影的後期製作,而3D技術也就越來越多地走進了百姓的生活。
現在中國各大影視資訊公司以及電子產品也開始大麵積投入3D技術。在電視行業方麵,3D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很多廠家都開始研發和使用3D技術的電視機。從2010年開始,海信、創維、TCL、康佳等大型電視廠商也開始大量使用3D技術,3D電視機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伴隨著電視行業3D技術的廣泛推廣,影視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值得提到的是,這種熱潮也逐漸擴張到相機行業,3D照相機也越來越多了。不過從目前的3D相機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的3D相機都沒有突破快門式技術的限製,技術瓶頸加上高昂的售價使得3D照相機的使用範圍極其有限。隨著技術的全麵進步,也許再過幾年3D技術就會在攝影、攝像等行業全麵鋪展開,屆時人類就真正地進入3D時代。
最炫的3D技術電影
科幻電影《阿凡達》講述的是一個地球人為了保護潘多拉星球的納威人,不惜與自己的同胞反目,最終帶領納威人打敗了地球人的故事。電影場麵宏大,場景壯觀,背景十分美麗。觀眾在3D影院裏觀看電影時,隻要帶上了特殊的眼鏡,就如同身臨其境。3D技術第一次橫空出世就有了如此完美的展現,一部電影在全球獲得了27億美元的票房,這是在電影業遭遇了互聯網衝擊波以後的票房神話。
剃須照相機?
電影《國產007》是周星馳主演的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其中的一個經典鏡頭就是周星馳拿出的那個吹風機。不過,那個所謂的吹風機其實是個刮胡刀。這樣搞笑的鏡頭在生活中也曾出現過,三洋電器集團製造的一款三洋C1照相機就好像一個刮胡刀。在這個C1係列中,所有的模仿秀式的相機都好像男人專用的刮胡刀,這個奇怪的創意讓很多的人都迷惑不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