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補充說,日本在中國的進攻沒有主要方向:“這裏攻一下,那裏打一下。增援部隊是一點一點的。他們最大的錯誤是部隊對中國人民的態度。燒殺搶掠,激怒了全國人民,粘固了抵抗的意誌。”
毛澤東眼睛裏閃著亮光,遐想著結束了他的話:“有幾種圍困。日本人想圍困我們;另一種圍困應是美國和蘇聯同中國一道圍困日本。這將是一種國際的圍困。”
八路軍總部的將領們
1937年年底,卡爾遜要去山西抗日敵後戰場進行考察,毛澤東批準了他的計劃。於是他離開西安由潼關入晉。12月中旬,他來到暫駐在洪洞縣高功村的八路軍總部,會見了朱德總司令。當月26日,他告別朱德,前往五台山地區考察。
戰爭還沒有來到這一地區,人民繼續過著正常的生活。但是老百姓也擔心,不知哪一天就會看到日本鬼子穿過這些山頭堡壘,往房簷上縱上一把火,朝著逃散的人群開槍……正是冬閑,也沒什麼活計。他們儲備起足以維持到春天的糧食。比較富裕的人家養豬養雞,把它們放在汾河兩岸的地裏,也有人從河岸上撿柴火。
第六天,他們來到了有城牆的沁縣,在城外停了下來,等候落在後麵的馱運隊。
碰巧,有人告訴他們,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正在南去和朱德開會,路經這裏。
卡爾遜決定在這裏待一夜,同川軍名將劉伯承談談。
“在過去的十年間,我沒有什麼時間進行研究。”劉伯承說話帶著挺濃的川味腔,還有許多生動的四川俗語,可惜都被翻譯省略或簡化了。他若有所思地對卡爾遜說:“我和你談話之前,希望你和薄一波將軍談談。他代表本省政府,我們正試圖和山西的官員們建立誠摯的關係。他們是愛國者,但需要學會如何動員人民抗戰,學會怎樣打遊擊戰。今天晚上我來看你。”
在薄一波的“新軍”總部裏,他問卡爾遜:“你能呆多久?明天我們要集合所有部隊和15英裏內的群眾組織,我希望你見見他們。”
卡爾遜同意多留一天。
那天晚上,劉伯承對卡爾遜談了他的看法。
他說道:“這個省形勢很複雜,有三種不同的政治組織。對應當如何抵抗侵略,各有一套主張。除八路軍和省政府外,還有國民黨的代表。我們努力和其他兩方一起工作,不傷他們的感情。我們希望通過示範和說理,使他們相信我們已經發展起來的抵抗方法最適合於當前的情況。我們也會犯錯誤,但我們歡迎批評,我們取得了成效。”
劉伯承告訴他,最近日本人派了五個縱隊想要毀滅一二九師,但一二九師一個連的伏擊就重創敵人一個600人的縱隊,師的主力轉移到敵人背後一翼,天亮時分向敵人發起進攻。
這次勝利,八路軍繳獲了45匹馬和大量槍支彈藥,及幾部電台。是老百姓提供了情報。
劉伯承擦了擦受傷後換了玻璃眼球的眼睛,說起遊擊隊員換上婦女花衣服引誘敵兵的趣事。
卡爾遜問道:“在你們的領導人和該省官員之間是不是容易發生摩擦?”
“我們努力避免任何摩擦,”劉伯承回答,“閻錫山將軍是省長,我們服從他的權威。我們得到他的允諾,在我們部隊抗擊敵人的那些縣裏,可以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保持秩序。我們要在那些縣建立代議製政府,山西的官員和我們合作。在有些地區,有一個動員委員會,這是一種統一戰線的組織,其中有各政治派別的代表。”
到了1938年的夏天,卡爾遜再次來到西北。他們過了滹沱河,繼續前行,來到南宮縣。這是一個水果之鄉。卡爾遜和再次遇到的徐向前談話的時候,警衛員端來了桃子、梨和蘋果。八路軍的副政委鄧小平正在這裏視察,他拿起一個梨,邊吃邊告訴卡爾遜“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卡爾遜斷定這裏的領導人有一種不露聲色的自信。這些八路軍堅信自己,在為生存而鬥爭的漫長歲月裏,他們考慮了社會、經濟、政治以至外交的全盤問題。他們的想法明確、清晰,對自己的軍事戰略和運用它的能力深信不疑。
雨季開始了,瓢潑大雨下了兩天,延誤了他們的行程,也使他們有更多機會與徐、鄧二人交談。一天下午,他們討論起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鄧小平掌握情況的廣度使卡爾遜大為吃驚。有一件新聞弄得卡爾遜也目瞪口呆。
“去年,美國向日本人提供了他們從國外購進的武器的一半以上。”鄧小平說。
“你能肯定嗎?”卡爾遜想當然地認為,美國人民會拒絕把戰爭物資賣給一個侵略國家的。
“是的,”鄧小平目光如電地一閃,肯定地說,“消息來源是戰爭第一年年底,美國的新聞電訊。”
卡爾遜頗感尷尬:“必是電訊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