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於31日發表了《告抗戰全體將士書》。
蔣介石把康澤叫來,讓他在對麵的椅子上坐下,焦急地布置:“應該叫共軍去和日寇拚。你去通知周恩來,叫他們趕緊出兵,不要等候改編了,各級副職人員、政工人員、行政人員也不派了。”
康澤出了蔣官邸就去給葉劍英打電話,讓他火速轉告周恩來。
葉劍英回話:“現在陝北正在集中三個師,裝備好了,每天可以出發一個旅,由潼關以北的一個渡口渡過黃河,經過同浦路到山西東北部八路軍作戰的地區去。”
康澤又把情況回報蔣介石,順便提到:“不如給他們一些給養,使他們在精神上來個愉快。”
蔣介石不及多想,說:“可以。”
周恩來和博古、林伯渠是7月28日返回延安的。8月1日,毛澤東招呼周恩來到自己的窯洞,遞給他一份電報:“你看,蔣介石邀請你、我和朱老總馬上飛南京,共商國防問題。”
周恩來一看電報上的署名是張衝,稍思片刻,說:“我們三人一同去,恐怕不合適。我看,如開國防會議,我同朱總司令、劍英去;如係談話,我還同博古、林老、劍英去。”
“我看合適。”毛澤東讚同地說,“你快打電報問一下。”
8月4日,張衝回電稱:開國防會議。
5日,周恩來、朱德到西安,會同已在西安的葉劍英飛抵南京,住在南京付厚崗一號——這座小樓原是張伯苓的住宅,臨時借給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使用。
12日,康澤一貓腰進來了,說是他代表蔣委員長來談判的,坐下後,出言毫不客氣,針對周恩來7月間給蔣介石的《宣言》指責道:“委員長的意思,大敵當前不宜提‘民主’,應一律改為‘民用’,為民所用嘛。你們對三民主義的解釋有悖於我黨宗旨,提‘同國民黨獲得諒解而共赴國難’等語亦不妥,這實際上隻是委員長同你們共黨之間的諒解,政府開誠接納任何黨派……”
康澤說著,把修改過的《宣言》交給周恩來,臉上一副身肩重任而信心百倍的樣子。周恩來一直不說話。他習慣於後發製人,尤其對某種突如其來的事情。他的本事是再意想不到的事,也不會讓他卡殼。他翻閱一遍《宣言》,當即表示:“把三項政治主張全部刪掉,隻留下共產黨向國民黨的四項保證,請你轉告委員長,我們反對如此修改,並主張《宣言》暫緩發表。你剛才所說的意見,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
硬著脖子走了。這一段時間,康澤成為蔣介石的紅人,接受過許多差事。康澤堅持修改《宣言》的強硬措施並沒得逞。原因是第二天——8月13日,日本侵略軍突然發動了對上海的大規模進攻,戰火威脅著南京政府的心髒地區。於是,國共談判長期拖而不決的狀況被日本人打破了。18日,蔣介石發表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彭為正副總指揮,立即開赴前線。
9月下旬,蔣介石通知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博古、張衝、康澤在南京城內孔祥熙公館相見。蔣介石被“淞滬抗戰”攪得寢食不安,那幾天常常健忘、疲勞走神。他說到“宣言雙方都同意,簽了字,是很好的,剩下的這個問題——‘政府’
和‘國民黨’幾個字的問題,這個——是,這——是個,本來不是要緊的問題”,竟說不下去了。康澤馬上機警地接下去,以提問掩飾過去:“這個問題,委員長今天不作決定也可以,考慮一下之後,批下來也好。”
周恩來立即接過話茬說:“請委員長馬上決定好了。”
葉劍英和博古也隨之做了同樣的表示。
蔣介石恢複神誌後說:“用‘國民黨’本來沒有什麼關係,但還是用‘政府’
好些。”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出席南京政府國防會議。圖為周恩來(右二)、朱德(右一)、葉劍英(左二)與黃琪翔(右三)、張群(左一)等合影。
從蔣介石那裏出來,8月18日,周恩來和葉劍英到南京的“首都反省院”看望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當天,將夏之栩、熊天荊、王根英三人營救出來。隨後,陶鑄、錢瑛等也分批獲釋出獄。周恩來又去上海會見剛從國外歸來的葉挺,請他出麵做改編南方遊擊隊的工作。
至此,經過周恩來與蔣介石的五次談判後,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終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