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廬山談判秘情(1)(2 / 3)

中正手啟。銑午機京印顧祝同接電後,捧讀再三,慶幸前一段的談判並無大的閃失。但蔣介石的密電具體而似不可動搖,再往下談,困難肯定更大。他也相信了不知誰說的一句名言:

最複雜最困難的談判,往往不是由談判者解決的,而是由躲在密室中的人物指揮出來的。於是,他把修改已定方案的任務交給賀衷寒。3月11日,由賀衷寒提出的談判方案,使趨於一致的條文又起波瀾……

“陝西冷娃”與“湖南騾子”

賀衷寒本來擅長政治,卻十分眼饞兵權。這一層意思一旦被蔣介石識破,便認為他有野心,反而不讓他帶兵。西安事變時,賀衷寒支持何應欽派飛機轟炸西安,更被蔣介石視為“大逆不道”,將其冷落一旁。一個月後,蔣介石氣消了些,才重新起用賀衷寒。賀衷寒受寵若驚,決心在談判中“不辱使命”,再抖威風。他在南京家中時常穿戴齊整的少將禮服,背著手走來走去,吩咐門衛:“天已重降大任於斯人,須嚴加防範,遇有生人來,再大的官也要登記,方可放入。”

正巧,黃埔一期同學、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征路過南京,順便來看賀衷寒,進門就被攔住,要他登記。關麟征乃一陝西大漢秉性剛直,本來他就看不起搞複興社的所謂“十三太保”,如賀衷寒、鄧文儀等人,所以他不肯加入複興社。還是時常對人說:“這批人是政客,不是政治家,成事不足,誤老漢(蔣介石)的事有餘。”

此時一聽要他登記,頓時火冒三丈,在登記本上寫上“不要臉”三個大字,甩手而去。

後來賀衷寒知道了,也不再理睬關麟征,說他是“陝西冷娃”、“強頭驢”。可沒想到自己很快又被派到西安,說不定也得指望關麟征,不免又有些後悔。

關麟征回到西安,很快被周恩來請去。在座的還有黃埔一期同學、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他兼任西安警備司令。

周恩來一一問候黃埔同學。關麟征是個直性子,他直言不諱:“在軍校時,我最佩服國民黨中的鄧演達,鄧治軍嚴明,剛直不阿,有大將風度。再就是共產黨中的周先生,您是少年諸葛,能掐會算。”

周恩來朗聲大笑:“我哪裏有那樣神?我都是靠的你們這些同學。”他關切地問:“你同胡宗南有聯係嗎?我托他的老師胡公冕先生轉交給他的信,希望他為抗戰出力,一直沒見他回音呀。”

關麟征同樣看不起胡宗南:“論討巧,他胡宗南是把好手;論打仗,他不是人物。”關麟征順勢發起牢騷:“北伐打天下是靠黃埔學生,北伐成功,掌權的卻是半路出來的浙江幫。胡宗南無功坐大,不值一提。”他又對身邊的宋希濂說:

“我看老漢(蔣介石)對國內軍閥有辦法,對共產黨是沒有辦法的。他們有民眾基礎,有國際關係,還有人傑哪。”關麟征炯炯的看著周恩來、葉劍英等在座的共產黨人。

宋希濂則說起當年與他同一天出來的湘鄉同鄉陳賡。

周恩來對關、宋二人也頗有好感,認為他們都具有軍事才能,用兵作戰,皆有獨到之處。可是黃埔同學都說這兩人一個是“陝西冷娃”,一個是“湖南騾子”,都具有倔強好勝、對事任性,對人不肯低頭的個性,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抗戰勝利後,他們都失去蔣介石的寵信,被解除兵權。

周恩來看到賀衷寒也坐在門邊,不聲不響,便連聲招呼:“衷寒同學,請往裏邊坐。”賀衷寒笑笑,仍坐在原處未動。

周恩來舉起酒杯,朝四周劃了個半圓,高聲說道:“校友相聚實屬不易。十年內戰,幹戈相見,現在又走到一起來了。來,讓我們發揚黃埔時期的北伐精神,以當年攻克惠州、汀泗橋的氣概,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東北,幹杯!”

廳裏杯盤交錯。

賀衷寒過來碰杯:“周先生,在今後的談判桌上還望不吝賜教!”

周恩來端起重新斟滿的酒杯:“談總比打好嘛,我希望你們在蔣先生身邊的人,能規勸他遵守他的諾言。”

周恩來離開座位,向來賓祝酒。當來到張衝桌前,他停住腳步,潘漢年連忙給周恩來做介紹。周恩來握住張衝的手說:“來,張先生,為我們在今後的談判中竭誠合作而幹杯!”

張衝站起身來,舉杯的手略有顫動。可以說,他是在座的國民黨方麵代表中心情最複雜的一位。這種複雜的情感仍然與周恩來有關。若幹年之後,人們才知道,他就是“伍豪啟事”的炮製者。

1932年2月中旬,上海的《申報》、《時報》、《新聞報》等相繼刊出一篇《伍豪等脫離共產黨啟事》,“伍毫”是周恩來在白區工作時的化名。其時,周恩來早於1931年底秘密從上海到達江西中央蘇區,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已近兩個月,《啟事》誣蔑攻擊中共和蘇聯政府,進而誣陷“伍毫”其人。張衝為何要造這個謠呢?

張衝生於浙江樂清縣,當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即中統)總幹事,主管情報事務。1931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特科(情報保衛機關)負責人顧順章護送張國燾去鄂豫皖蘇區後,在漢口被捕叛變。主持此次行動的正是張衝派出的調查科武漢特派員蔡孟堅。顧順章被國民黨特務解送南京後,供出了上海中共中央及其領導人的行蹤機密,其中包括周恩來經常去的地方。張衝當即率領人馬由南京趕赴上海進行搜捕。當此緊要關頭,幸虧中共地下黨員錢壯飛機智地截獲了這一絕密情報,搶先一步通知中央特科負責人李克農轉報中央。周恩來得到情報後,立即與陳雲商定對策,並在聶榮臻、陳賡、李克農、李強等協助下,迅速果斷地處置了一切,避免了一次後果極為嚴重的大破壞。張衝雖有顧順章的指引卻處處撲空,乃生出這一報複手段。此次事件雖經陳雲等組織辟謠,毛澤東也出麵宣告,說明此事純屬誣蔑,但到了幾十年後的“文革”期間,又被江青一夥翻出來重新誣告周恩來,以至周恩來在重病進入手術室前還要為此簽字,大概這連在九泉之下的張衝也是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