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旦提起一個感興趣的話頭,便會長時間地探討。
沒過幾天,3月23日,張聞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作的報告,更加細致地表述了中共中央的觀點。他在報告中說,國民黨三中全會不論在對內、對外、對民主、對群眾方麵,都表示國民黨政策開始了轉變。再看會後的事實:南京政府部分改組,張群的外交部長由王寵惠接替,交通部長換上了俞飛鵬等,都多少對抗日派有利,給了親日派一個打擊。傳說熊式輝、駐日本大使許世英等也要調動,最近孔祥熙又去英國,這些都具有相當的意義。對於綏遠抗戰陣亡將士的追悼,以及孫科最近對中日外交的談話,都表示對日態度比較強化。西北問題一般的已得到和平解決,對紅軍前線上沒有進攻的布置。與我黨還是繼續談判,所謂“剿匪”基本上是停止了。這些事實,都說明南京國民黨方麵正朝著抗日方向前進。雖然它的前進很慢、很慢,在決議中缺乏具體的明確性,但不可否認是在前進……這一轉變,會使國際國內的形勢產生很大的變化。在國際方麵,將更加鞏固和平陣線。南京與英、美要更加接近,與日本的衝突會增加,與蘇聯會更密切些……這樣,逼得日本最近在對華外交的方法上不能不做重大的改變。現在日本正在大放和平空氣,鼓吹其所謂新政策,即所謂佐藤外交政策。這一政策表現在兩方麵,一方麵用各種方法來和緩中國;另一方麵卻在這種和緩的掩蓋下積極準備侵略戰爭……
5月,斯諾的第一夫人海倫也來到延安。
海倫非常自信,她認為史沫特萊和卡爾遜由於某些原因都對毛澤東了解較少。
卡爾遜在他的《中國的雙星》裏,曾把毛澤東寫成一個“謙虛的、善良的、稀世的天才,在茫茫黑暗中努力為人民找出一條和平的生活道路”。
海倫為斯諾而自豪。她認為除了斯諾,了解毛澤東的外國人就是她。他對毛澤東說:“我丈夫一回到北京,我就盡快把你的傳記打出來了。這是一部傑作,會給每一個讀者以深刻的影響。於是我決定不惜任何代價訪問你們的地區。我丈夫希望我從你這兒得到最後一章的材料。”
毛澤東以他習慣的方式笑了笑,點了點頭。但他的臉很快嚴肅起來,拍了一下桌上的一疊文件,好像是跟什麼人爭吵:“如果與南京政府合作,我們就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如果不合作,中國就會滅亡!”他憤慨地把最後一句又重複了一遍。
“我確有同感。”海倫站起來點頭表示讚同,“中國必須以任何可能的辦法動員起來,否則中國就會滅亡。有一種組織總比沒有強。”
海倫當年見過40多位中共領導人,遺憾是沒有見到任弼時和鄧小平。當時這兩人都率部隊前往雲陽鎮,待命開赴抗日前線。海倫不甘心,請求毛澤東幫她想辦法。
毛澤東稍一思考,揮筆給任、鄧二人寫了一封信:
弼時、小平同誌:
斯諾夫人隨部隊一起赴前方,作為戰地記者,向外寫報道。請在工作、生活諸方麵予以協助和關照。
致禮
毛澤東
1937年8月19日
但當海倫趕到雲陽鎮時,任弼時和鄧小平又率部開拔了。對此,海倫隻好感歎:
“難找!”
任弼時已於1950年10月病逝,鄧小平則幾度沉浮。對此,海倫仍不灰心,始終期待著能把這封介紹信當麵交給鄧小平。機會終於來了。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來到華盛頓後,海倫喜出望外,當即從家鄉康涅狄州趕來,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會見鄧小平的要求,她終於如願以償了。見麵時第一句話就是:“您真是難找啊!”
鄧小平握住海倫的手,親切地說:“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記者啊,我聽說過的,遺憾的是,我們今天才見麵。”於是,海倫興奮地把42年前毛澤東的那封親筆信交給了它的收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