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他用英語說,“你找哪一位?我是這裏的負責人。我叫周恩來。”
斯諾上前握住他的手。他知道,這就是蔣介石曾經懸賞過的紅軍首腦。周恩來將斯諾邀到自己的窯洞裏。
“我們接到了報告,說你是個可靠的記者,對中國友好,相信你會如實報道。”
周恩來用不太熟練的英語說,“我們隻要你真實地把你的見聞報道出去。我們會盡力幫助你了解情況。”
斯諾和周恩來談到深夜。有時,紅軍通訊部長李克農和參謀長葉劍英也出來坐坐。周恩來坦率地回答了斯諾的大部分問題,還給斯諾畫了一張紅軍占領區的草圖,講了近期的軍事、政治計劃。這兩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於結束內戰,同其他軍隊結成抗日統一戰線。
“這麼說,你們放棄革命了?”斯諾不解。
“絕不是的,我們在促進革命,而不是放棄它。也許革命會通過抗日取得政權。”
“如果南京政府不抗日,一味求和怎麼辦?”
“共產黨人將北上和日軍直接較量。”周恩來說,“我們在華南,僅僅靠農民的支持就成功地開展了對蔣介石的遊擊戰;有他們的支持,我們對日本的遊擊戰會更成功。”
會見結束時,周恩來在他手畫的草圖上給斯諾指出一條路線,標出了每個地方要訪問的人名和機構名稱。行程大約九十多天。於是,在周恩來的揮手之下,斯諾在一隊士兵的保護下,去保安見毛澤東,路上又走了三天。
對於斯諾的來訪,中共中央十分重視,特為在6月15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做了專門研究。當時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洛甫、博古、王稼祥、吳亮平等,會上明確中共當前主要的目標是反日。從反日統一戰線出發,需顧及到其他帝國主義及其人民之利益,並把這些利益與中國人民的利益聯係起來。所以,中共在確定對外建立反日統一戰線方針後,積極尋求國際援助,並準備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等方麵向英美做出讓步,對美國可能支持中國抗戰抱有較大希望。
所以,斯諾一進入保安,就受到了紅軍的列隊歡迎。他們高舉著用英文和中文寫著“歡迎美國記者來蘇區調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喊著口號。多數政治局委員都出來迎接。
在這個塵土飛揚,條件艱苦的小城裏,共產黨人建立了一個小小的國家機構,包括外交部、財政部、農業部、衛生部等,還有個“窯洞出版社”。“外交部招待所”是一個有四間小磚房的院子,其中一間就成了斯諾的臨時宿舍。過去不遠就是毛澤東居住的單間窯洞,隻有一扇窗和一道通向小路的門,門口站著一個哨兵。
以後斯諾經常出入那間窯洞,不是早晨,就是晚上。毛澤東時常邀他去吃饅頭夾辣椒,或者吃賀子珍用當地的酸梅做的甜食,然後一連談上幾個小時,有時差不多得談到第二天黎明。
毛澤東也以濃厚的興趣觀察斯諾。時常擱下大堆報告和電報,取消一些會議,以便跟他交談。他知道,斯諾畢竟是一種媒介,通過他,世界將了解紅區。特別是他的看法一旦發表出去,盡管國民黨實行新聞檢查,也會傳到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的耳朵裏。
其實這九年裏,中華蘇維埃已多次對外發過公告,或在蘇區內做出過決定:
“九一八事變”的第三天,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提出“打倒一切帝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進攻蘇聯,武裝擁護蘇聯”等口號;9月30日,中共中央又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第二次宣言》,批評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全國民眾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一·二八”事變後的第五天,中共中央發表《中央關於上海事件的鬥爭綱領》,號召工人階級“總同盟罷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上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32年5月15日,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的《對日戰爭宣言》。在為多數人尚不熟悉的南方小鎮,一個高亢的湖南口音在大刀和梭鏢的密林中回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宣布對日戰爭,領導全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同時,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張國燾簽署了《關於動員對日宣戰的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