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蒲窪鄉郵政所隻有一名職工,叫晉清山,他也是一名鄉郵員。6年來他在一條32公裏長的“步班郵路”上,共走了10萬公裏,相當繞地球赤道二圈半,為分散在山區的4600多戶村民投送郵件,郵袋裏的報刊、信件重量都在20多公斤。蒲窪鄉地處北京西南的太行山脈,海拔最高1800米,人稱“北京的小西藏”,是有名的“貧困鄉”,這條郵路也是北京郵政僅存的7條步班郵路中最難走的一條。
有一篇報道,晉清山曾給一位老大姐送過一個大包袱,裏麵是一床三十多斤的大被子,是這位老大姐在海南當兵的兒子通過郵局寄來的。按常規,晉清山隻要將包裹單送到收件人手中就行了,但是他卻把這件大包袱送上門來,累得滿頭大汗。他還經常幫村民給鄰村捎帶東西,村民們對他很信賴,又不知道他的名字,隻好親切地稱他“送信的”。
然而,鄉郵員的工資很低,一月下來不到700元。晉清山成家20年,一直與父母擠在一間老房子裏。為了供兒子在城裏上體校,兩口子已經拉下了兩萬多元債務。晉清山自己說:“隻要村民需要,我就繼續幹下去。”在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晉清山的名字赫然在列。
截至2011年,門頭溝區49條投遞道段中22條都在山區農村,其中包括靈山、百花山、妙峰山等深山區。郵政部門稱山區裏的一種投遞道段為“接力段”,所謂“接力段”是指由於山高路遠,山上的村落垂直分布,郵遞員隻能采用中轉接力方式投送郵件。在2011年9月26日《北京青年報》上有一篇報道標題為《邊遠山區投遞員,兩人接力送郵件》,其中有一段文字:
家住門頭溝清水鎮雙塘澗村的劉福慶和杜正清,一個47歲,一個48歲,兩人在20多年前先後成為清水郵政局的投遞員。從1986年開始,劉福慶、杜正清作為搭檔,為門頭溝區山最高、點兒最遠的靈山道段進行接力投遞,每人每天16公裏的山路打一個往返,路上坡大彎兒死不說,山裏的天氣還變化無常,郵政配備的交通工具——綠色的二八永久自行車最多也隻能騎一半路,上坡的時候隻能推著走,而且還很費勁。二十五年如一日,他們兩人竟這麼幹了下來。
六、主題郵局
2007年8月1日,北京市郵政公司與北京奧組委在位於北四環中路的北京奧運大廈舉行了儀式,正式啟用北京奧運會專用郵政編碼102008,前2位數字是北京的郵政編碼,2008則表示奧運會舉辦年份。
據介紹,這一郵政編碼的使用範圍包括奧運會組織機構所在地和主比賽場館,以及運動員公寓、新聞中心、媒體村等,同時根據比賽期間的需要陸續在相關場館、飯店啟用。這一年被定為北京奧運會的決戰之年,全市各行各業投入各項緊張而忙碌的準備工作。
幾年前,雅典奧運會期間,北京市郵政管理局派專人考察當地的郵政服務體係,學習服務經驗,為北京舉辦奧運盛會做準備。市郵政管理局對全係統職工進行業務培訓,窗口業務服務人員的培訓率達到100%;《北京奧運會窗口行業員工讀本》職工閱讀率達到100%;在2006年首都窗口行業奧運考核評比中,北京郵政及所屬基層單位、個人分別獲得榮譽獎項;25位一線窗口單位職工獲得“第一屆首都文明服務明星”稱號。
北京市郵政管理局負責人宣布,奧運會及殘奧會期間,北京市郵局成立奧運郵政服務指揮中心;在奧運場館、運動員村、媒體村等地設立3家郵政局和14家郵政所,在24個奧運場館提供流動的郵政車;同時,為128家奧運會的簽約飯店提供現場郵政服務。由於各項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周到,奧運會及殘奧會舉辦期間,奧運郵政係統運轉無誤,為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做出貢獻。
奧運會結束一年後,一家特殊的郵局——天安門郵局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路旁不大的門麵正式開張。這裏曾是奧運特許商品專賣店。郵局的營業廳麵積隻有約50平方米,除了寄發普通及掛號信件以外,主要業務是向遊客出售各類明信片、紀念郵票、紀念封、紀念幣等郵品,還可製作個性化郵票和個性化明信片。這裏曾是奧運特許商品專賣店,後來改為郵局。由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大典日益臨近,郵局的開業為國慶增添了一份喜慶,擔任國慶60周年慶典焰火晚會總導演的張藝謀受聘成為天安門郵局名譽局長。郵局的郵政編碼也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的100060,前4位數字為北京郵政編碼,後2位數字表示60周年大慶。據介紹,這一編碼多年前曾屬北京南區某郵局,後因郵政網點合並等原因被取消。一般情況下這類被取消的郵政編碼不再重新啟用,此次啟用應為破例,同時由於沒有劃定相應的道界,這一編碼隻能用於郵寄,而不能收件與投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