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21世紀的郵政發展(2)(3 / 3)

人們走進郵局營業廳,就會看到大幅油畫《開國大典》、《良宵》

和有關天安門題材、內容郵票、明信片、郵折等各式郵品,形成濃厚的天安門文化特色。在入口處,郵局專門設立一個郵箱,市民和遊客在購買國慶節紀念明信片後,填好投入郵箱,郵局在這些明信片上加蓋“十一”郵戳。開業當天清早,許多老郵迷提前趕來排隊購買首日封並加蓋開業日的郵戳,至下午時前來購買紀念郵品的顧客越來越多,郵局人員全部上崗,局內存備的紀念封、套票等郵品被搶購一空。

2011年10月21日,在位於什刹海北岸煙袋斜街上的“大清郵政信櫃”正式開張對外營業。在經曆了幾個月的焦急等待之後,一些迫不及待的顧客爭先進入郵局一探究竟。郵局門前是一個鐫刻有“大清郵政”字樣的仿古郵筒,一個留著小辮兒的男孩正向郵筒裏投信。不到60平方米的營業廳內,所有的陳設古色古香,營業員在一米多高的木頭櫃台裏為顧客服務。牆上陳列的圖片展現晚清到民國期間郵政發展,還有一幅昔日北京城地圖,上麵標著內城、外城範圍和許多街道、胡同名稱。郵局向顧客提供包括信函、包裹等郵政服務,更多還是出售各種具有什刹海風景區特色的郵品、紀念品、加蓋風景區日戳,以及個性化郵票、個性化明信片等。每天都有許多中外遊客在郵局前拍照留念。郵局還將開辟專門區域舉辦小型集郵展覽。據介紹,這所郵局隸屬地安門郵局。為恢複什刹海——後海地區的曆史文化風貌,幾年前政府對煙袋斜街進行大規模整修,其中就包括了開設這家富有文化內涵的大清郵政信櫃。

七、太空郵局

正如人們所知,郵政編碼中前2位數字代表直轄市、省、自治區,如“10”表示北京、“20”表示上海、“30”表示天津、“51”表示廣州等,而901001這組郵政編碼所表示的卻是遙遠的太空。2011年11月3日,中國郵政太空郵局在海澱區航天城郵局掛牌,著名的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擔任太空郵局首任局長。

兩日前,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八號”飛船,並於2日後與正在太空遨遊的“天宮一號”目標航天器成功實現交會對接,標誌著中國完全掌握了載人航天天地往返運輸、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交會對接三大基本技術,同時,作為中國航天成就標誌之一的天地郵路的開通,使中國郵政的業務覆蓋範圍從地麵發展至太空。

有資料記載,世界上最早實現“宇宙投遞”和第一個太空郵局的國家是前蘇聯。1969年1月15日,蘇聯航天員赫魯諾夫與葉莉謝耶夫乘坐“聯盟5號”飛船升空,在太空與“聯盟4號”對接後,將從地麵帶來的信件、報紙送交到宇航員沙塔洛底手中,令這位航天員流下熱淚。1978年3月,“聯盟28號”飛船給“禮炮6號”軌道站帶來了來自地球的信件。1988年11月26日,世界上第一個太空郵局在前蘇聯“和平軌道站”上正式成立,局長由空間站的指令長季托夫擔任。

2003年俄羅斯宇航局開通太空郵政服務,出售的太空郵票價格是2萬美元,通過俄羅斯宇航局將信函寄至國際空間站的“新郵局”,寄信人可收到由航天器返回地麵帶來蓋有太空郵局郵戳的信件。據說,俄羅斯宇航局曾開展太空旅遊服務,後因美國“哥倫比亞”

號航天飛機墜毀而停止,改為成立一個專門公司銷售太空郵票。

與國外“太空郵局”

的目的不同,中國的太空郵局更具象征意義,虛實結合的經營模式,使設在航天城郵局的“實體郵局”與設在航天飛行器中的“虛擬郵局”遙相呼應。

“實體郵局”具備郵局的業務功能,日戳、專有郵簽、郵袋,除了專有標識以外,與普通郵局一般無二;“虛擬郵局”設有專用電子信箱,可接收來自地麵用戶發送的電子文件。這些文件在航天器返回地麵後印刷輸出,並使用專用介質通過郵政寄送收件人。

據中國郵政集團有關人士介紹,太空郵局要為航空事業及社會公眾提供以航天為主題的郵政服務,將結合航天重大發射事件,編號發行航天主題郵品,滿足社會公眾的收藏需要。與此同時,努力策劃和開展便於社會大眾參與的航天科學主題活動,打造航天科普教育和郵政特色服務平台。

當時,國外許多媒體對中國開通太空郵局發表許多報道,CNN載人航天器搭載郵件使用的“太空專用郵袋”(美國有線新聞網)的一條評論說,在“臉譜”(Facebook)、電郵(E-mail)、“推特”(Twitter)等社交網絡流行的時代,收到別人寄來的明信片會有強烈的感染力,而中國的空間郵政服務將把這種感染力提升到新高度。

11月17日晚,“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返回著陸,兩日後由專列運抵北京。22日舉行開艙儀式,當開艙人員從艙內取出搭載的物品,人們注意到,物品是裝在印有“太空郵局”標誌的專用郵袋中。

所有這一切,充滿了夢境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