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易趣網”。同年底,京東多媒體網開通,在全國首創即時拍賣係統,2007年更名為京東商城。此外,如卓越亞馬遜、當當等圖書網站,金色世紀、去哪網等旅行網站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2010年以後又出現了大批團購網站。據一項“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交易規模為470.7億元,其中淘寶商城和京東商城共占超過40%市場份額。在年輕的消費群體中,是否“網上購物”被認為是是否跟上時代潮流或“OUT”了的標誌之一。
有專家指出,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推動了物流企業的迅速發展。
目前,各大麵向個人消費群體的電子商務網站都建有獨立的物流配送網絡體係,或由專業物流公司代理配送業務,形成與郵政劃分市場的競爭態勢。
2009年,中國郵政與聯合推出“郵樂網”,其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務,網絡覆蓋麵廣,遍及城鄉。可以說,這一優勢是所有民營物流企業不能企及的。有資料顯示,目前郵樂網的在線商品數量逾2萬件,共有600多個品牌,主要包括品牌服飾、箱包鞋帽、數碼產品、家電、個人護理、廚衛清潔、食品保健、兒童玩具等。在“郵樂團”網站上寫著這樣幾段話:
郵樂,憑借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在各自領域的獨有資源和專業經驗,將充分體現出雙方強強聯手的極大優勢。
中國郵政曆史悠久,線下網絡覆蓋全國,並且擁有完善的物流係統及代收貨款一體化平台;TOM集團在電子商務領域具備豐富的經驗、先進的科技及應用。雙方互為裨益,郵樂將為買家和賣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安全、可靠、虛實合一的網購體驗。
郵政專家指出,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普及、應用,信件、報刊征訂等郵政傳統業務量大幅下降,包括“特快專遞”、“同城快件”等快遞業務成為郵政業務收入的主要增長點。“郵樂網”通過出售商品賺取差價利潤同時,為郵政所擁有的龐大營業網點與完善物流配送設施、體係提供源源不斷的業務,促進郵政業務收入更民營快遞公司將電子商務配送的商品送上門快增長。
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許多依附於從事外貿業務的中小企業生存的電子商務網站遭遇寒冬,甚至倒閉;與之相反,麵對國內消費者的購物、旅行等網站卻更加活躍。要求旺盛的同時,快遞行業存在的種種弊端與漏洞頻頻見諸媒體,使人們對於民營快遞公司的安全性增添了幾分憂慮。
據人民網載,2012年2月8日,北京市通州法院開庭審理了一樁快遞“調包案”。有一位客戶委托某知名快遞企業快遞一個內含價值近4000元的手機包裹,過幾天快遞公司將包裹退回,理由是對方拒收。客戶打開包裹一看,裏麵隻有一塊磚頭,手機卻不翼而飛。
經過公安局偵查,原來是快遞公司營業點的經理偷偷將包裹打開,用磚頭取代手機,然後再將包裹封好發往另一個營業點,再由串通好的另一名業務員用“客戶拒收”名義將調了包的“手機”退回寄件人。用同樣的辦法,身為快遞業務員的犯罪嫌疑人還曾調換過電腦等貴重商品。審理這起案件的檢察官說,至2011年5月案發時,上述嫌疑人在4個月時間裏共截留快遞包裹6次,調包手機、保健品、高檔運動鞋、首飾等貴重物品總價值近4萬元。記者在報道這一事件時寫道:“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業務已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然而,由於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杆’,消費者想要投訴索賠難上加難。”
有一位郵政界人士對郵政市場混亂局麵表示憂慮,他認為,郵政的信函業務從國際上來看都是專營的,但現在由於法律環境不完善,這個市場魚龍混雜,非郵政快遞公司采取“撇奶油”的策略,幾乎在所有大中城市都已經跨越了郵政專營的“雷池”。他們在經營快遞的同時,已經涉足信函性質的業務,但由於法律不完善,政府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無法到位。
據《北京青年報》2012年3月6日B4版一條報道,標題是《星辰急便人去樓空,CEO陳平不知所蹤》。自從2007年陳平離開自己創建的“宅急送”後,兩年後東山再起,帶領一批原“宅急送”員工成立了一家名為“星辰急便”的物流公司,重操快遞業務,一度成績斐然,截至2011年底,星辰急便在全國發展了3800多個網點,數量超過宅急送。然而,又是因為擴張加快導致資金鏈斷裂等問題,星辰急便在經曆了短暫的輝煌之後,終於在與其他企業合並的過程中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星辰急便落到這般田地主要是加盟機製惹的禍,規模迅速擴張而管理無法跟上,最後導致全麵崩盤。”
五、最後的鄉郵員
1999年國內的電影院上映過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描寫一位即將退休的鄉村郵遞員帶著兒子最後一次走完了幾十年郵路的故事。在北京也有一批常年在山路上靠步行投遞郵件的鄉郵員,他們走的郵路被稱為“步班郵路”。據統計資料,北京山區約占全市總麵積的62%,分布在延慶、門頭溝、房山、懷柔、密雲、平穀、昌平等區縣。在這些步班郵路上,鄉郵員們常年在崎嶇不平的山間道路上,或騎車,或步行,春夏秋冬,暑去寒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