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市場大潮中的郵政(3)(3 / 3)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這次郵界盛會題詞:“發展現代化郵政,滿足社會需要”。一些郵界人士對這個題詞解讀,普遍服務是國家賦予郵政的政府職能,也是郵政的使命,其中的意義在於,郵政是一項超越意識形態的公共服務,對象範圍是全人類。

8月23日上午,第22屆萬國郵聯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致詞中說:“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突飛猛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正處在重要曆史關頭。各國都麵臨著機遇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潮流。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與普遍繁榮,需要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郵政應成為致力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人們注意到,擔任本次萬國郵聯大會主席的是來自國家郵政局原國際合作司司長王占寧,他是第一位擔任這個職務的中國人。這次大會的重要成果之一,形成了以確定未來五年世界郵政發展目標的“北京戰略”,使郵政在21世紀全球通信市場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萬國郵政聯盟是商定郵政事務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聯合國負責郵政事務的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瑞士首都伯爾尼。萬國郵聯大會是萬國郵聯的最高權力機構,由會員國政府派出的代表組成。萬國郵聯189個會員國的郵政部門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實物投遞網。約610萬郵政職工分別在全世界70多萬個郵局工作,每天處理約4300億件國內郵件和近100億件國際郵件。

有報道稱,這次大會是萬國郵聯有史以來科技含量最高、最具現代化的一次世界性大會,“使人們對麵貌煥然一新的傳統老字號郵政刮目相看,它向人們預示著世界郵政新的開端。”大會上所使用的具有自動定位攝像功能的電子表決係統、會議信息網絡管理係統、計算機網絡管理係統、計算機網絡報名係統均為我國自主開發,並在萬國郵聯大會上首次使用。此外,主會場使用九種語言的同聲傳譯係統,創造了我國舉行大型國際會議使用同聲傳譯最多的新紀錄。

在這次大會期間,舉辦了兩個大型展覽,第一個展覽名為“’99世界集郵展覽”,展出了由近百個國家與地區郵政部門及國際組織提供的589部郵集,共展出3322個展框,參觀人數達到35萬人;第二個展覽,“’99中國國際郵政技術設備展覽”,集中了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的90多家廠商生產的先進郵政設備,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級技術水平的產品,參觀人數8萬人。

“世界郵政日”(WorldPostDay)的前身為“萬國郵聯日”,1969年萬國郵政聯盟東京大會通過決議,將萬國郵政聯盟創立的日期10月9日(1874年)確定為“萬國郵聯日”;1984年萬國郵聯在柏林舉行大會,將“萬國郵聯日”更名為“世界郵政日”,理由是“‘萬國郵聯日’這一名稱對於宣傳對象起不到預期的觸動作用,如果將‘郵政’

字樣包括在內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設立“世界郵政日”目的是向郵聯各會員國主管當局和廣大公眾宣傳郵政在各國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郵政業務在全世界的發展。

萬國郵聯執行理事會自1981年起每年(從1988年起改為每三年)選定一個宣傳主題,萬國郵聯國際局按照各年度不同宣傳主題用包括英、法、俄、中等七種文字印製宣傳畫,並在每年郵政日到來之前,分發給各國廣為張貼。1997年至2000年郵政日主題為:“世界隻有一個郵政網”。在北京各郵局門前和營業廳,大幅宣傳畫十分醒目,國家郵政局舉辦主題活動,發行紀念郵票;各郵局舉辦各種“谘詢日”、“服務日”等活動,使人們在加深對於現代郵政意義了解與認識的同時,體會郵政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促進人類和平方麵所產生的力量。萬國郵聯國際局總局長愛德華·達揚有一段闡釋:

對於許多人來說,郵政服務依然是他們與世界聯係的唯一重要橋梁。電子郵件、因特網等新興的通訊手段不會讓郵政服務消失,反而為郵政服務創造了新的機遇。新技術和互聯網的使用能使郵政經營者不斷改善現有業務、開發新業務,還會讓郵政服務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