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市場大潮中的郵政(1)(2 / 3)

80年代初期,中國郵政在國內速遞市場中占有幾乎全部份額,直到1987年以前仍保持95%。而到了9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陸續設立分公司,速遞業務量的迅速增長,致使中國郵政在同一領域的業務大量被分流,所占有的國內市場份額以平均每年4%速度逐年下降。尤其是1995年至1999年期間,中國郵政國際速遞業務量平均增長率僅為2%,同一時期DHL、TNT、UPS業務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有一項數據表明,1998年中國郵政的虧損額相當於當年業務收入的50%。由於速遞企業在財務上與地方郵局捆在一起,速遞企業的經營收入,大部分用於補貼普通郵政的虧損。有人總結當時郵政所存在的四大頑疾:(1)政企不分、責權利失衡、體製不順;(2)管理製度和管理手段落後;(3)缺少市場觀念,服務意識淡漠;(4)企業負擔重。

進入到21世紀後,外資企業被允許進入中國內地速遞物流市場,其中包括為北京人所熟悉的由DHL麵對中國市場推出的多種特色不同的快遞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人們寄遞特快專遞函件或包裹時,DHL成為除了EMS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兩者的專用封套與LOGO顏色不同,EMS為藍色,而DHL為黃色;DHL推出的特色服務還包括“定時特”、“進口到付”、“珍寶箱”、“重寶箱”等。FedEx於2007年5月28日正式開展中國國內速遞業務,在9個城市推出次日到達限時業務與隔日送達服務。

盡管如此,DHL在進入中國國內市場幾年後還是選擇了退出,其他外資速遞物流企業也遇到了“水土不適”,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2004年7月《中美航空協定》簽署,三年後又簽署補充協議,擴大合作的範圍,美國的FedFx和UPS充分發揮自己實力雄厚特點,增發飛往中國的航班;TNT采用連鎖經營模式,在汽車零配件快遞市場上搶占先機。

三、京城郵市的形成

七八十年代,社會上出現了“集郵熱”,位於東華門中國郵票總公司營業部門前的馬路上,經常聚集許多“集郵者”。營業大廳的郵票櫃台附近也有不少人來回走動,不時停下腳步,幾個人在低聲嘀咕。知情人都了解,他們並不都是以購買郵票和集郵為目的的“集郵者”,其中不乏以“盈利”為目的的“郵販”。起初,集郵者之間以交換方式取得各自心儀的郵票,他們手中拿著集郵冊,遇到對自己集郵冊中郵票感興趣的“郵友”,彼此之間以“票”換“票”,如有差額,或以新票或用錢相抵。時間稍長,由“交換”衍生出“交易”,從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到新中國成立後曆年發行的郵票或郵品都被標出不等的價格。有人描述,當時每逢節假日都有上千人聚集在東華門大街郵票總公司門市部門前的馬路上,造成交通擁堵,秩序混亂。

對此,市容、工商、公安曾多次派人員對這個自發形成的市場進行查抄、收繳,收效卻不大。《北京集郵史話》中有一段文字描述:“北京的郵市在‘非法’中走向繁榮,雖經五六次大圍抄、大沒收,被迫易地五六處,而每駐一處皆現興旺。郵市頑強的生命力,得益於市場經濟的支撐。”

有一項數字,自新中國成立至1985年底,中國大陸的集郵票品共發行524套,2181枚。每年發行郵票的數量由建國初的3億至4億枚增至41億多枚,36年間增長了10倍,其中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約占1/4以上。這些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都成為集郵者追逐的目標。

有一位集郵愛好者的父親在企業工作,為了滿足兒子的願望,經常注意收集各種郵票。父親並不了解郵票中包含的各種奧秘與價值所在,隻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於是就花上時間和精力集郵,以盡做父親的一份責任。終於有一天,父親將一本精致的集郵本遞給兒子,作為對兒子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獎勵。

還有一位集郵愛好者與一位好友先後結婚,兩對新婚夫婦彼此約定,哪家的孩子先出生,後生孩子的一方就以珍貴禮物相贈。他是一位集郵迷,經常與妻子一道逛郵市,曾用200多元價格買過一套每張麵值不過8分錢的“猴票”,那時人們的工資不過每月幾十元。後來,他的朋友先有了孩子,他為了兌現承諾,隻好“忍痛割愛”,將“猴票”相贈。然而,這套“猴票”後來的身價連續攀升,以至於可以換摩托車,又過了多少年後可以換奔馳轎車。據集郵專家分析,此套“猴票”升值的原因有幾點:其一,1980年是農曆庚申年(俗稱“猴年”),中國郵政決定發行生肖郵票,金猴為民間十二生肖之首,以後每年按生肖順序依次發行,由此開端各年度生肖郵票的發行;其二,該票的設計者為著名畫家黃永玉。當時,黃永玉飼養的寵物小猴剛死去,內心十分悲傷,於是將自己對小猴的感情寄予筆端。黃永玉筆下的小猴,活潑可愛,襯底為紅色,盡顯喜慶節日氣氛;其三,據知情者稱,“猴票”印數443.16萬,印量不大,因為人們並不在意,真正完好保留並存世的不多。據2004年新華社的一則報道,“猴票”在發行24年後的市麵價格升了2萬倍,而且到了難覓芳蹤的程度,可謂“珍寶級”郵品。而著名的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當初的麵值僅為8分錢,在香港布約翰郵票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2009年秋季拍賣會上,卻以368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99萬元)成交,創造了單枚中國郵票拍賣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