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早上5點半起床,7點到辦公室。她要工作到下午5點半或6點,到家是6點半。她給孩子們準備晚飯,晚上9點讓他們上床睡覺。她和丈夫能一起待幾分鍾,接著她在電腦上工作到深夜11點(有時候更晚),然後上床睡覺。她鍛煉得不多,也沒時間看書、看電影,或電視;除了帶著孩子們一起上門做客,她幾乎不見朋友。
在珍妮特的腦子裏,好的一麵,是她在銀行業的收入比同樣努力工作的出版、時尚或其他傳統女性行業的人高得多。她希望自己的收入頂峰能達到現在收入的十倍,這樣她就會坦然地麵對——將來的某一天,“他們不可避免地會解雇我。”
珍妮特也談及她賺的錢足夠多,所以丈夫能在家撫養孩子,這非常合適他們夫妻。“他在家更高興,我工作更高興。即使很多時候我覺得像一輛狀況糟糕的貨車,但我不會做什麼改變。”
珍妮特選擇的生活方式中最不好的一點是,她開始認為少了誰都是可以的。“在我的工作中,總有人離職,或者被解雇。因此我發現自己解決個人生活中衝突的能力減弱了。當朋友或是家人讓我生氣的時候,我立刻想:‘解雇他們,讓他們從我的生活中離開,而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珍妮特大笑著告訴我。
而且,她總是筋疲力盡。“絕大多數成年人可能發現我很無趣、不吸引人、沒耐心。”珍妮特說,咧嘴笑了。盡管我不得不同意這點,我發現她解嘲的幽默讓人發笑,她肯定不會穿得很糟。她和我爭辯,然後說:“隻要我的孩子和丈夫不在意,我就不那麼在意。有一天,我會變得性感和輕鬆,談吐迷人。不管這可能是哪一天。”
正如珍妮特所說,作為女性,部分問題是我們易於為自己設置更高的障礙。我們要求自己對全部義務都全力以赴,很難對更多的事情說不。我們錯誤地認為,我們能按照自己的方式順利完成多項任務、日程表和計劃。我們執行得出奇的好和高效。但在追求成為成功職業女性的道路上,很多女性犧牲了自己的需要和身心健康。需要提醒自己,界定我們是誰的並不是工作。
不做媽媽的職業女性
很多進入四十歲的女性就她們在專業領域的發展而言,已是成功的職業女性,對工作得心應手,是年輕女性可依靠的顧問。一些人選擇做母親,而另一些則選擇不要孩子。
艾莉森·湯姆森把對家庭和錢的關心推至一邊,選擇了誌願行動。艾莉森,四十三歲,在澳大利亞叢林附近地區長大。在她的整個童年中,哥哥們帶著她深入未開發的荒野進行探險。她的父親是從事傳教的牧師,因此她經常和父母到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旅行。結果艾莉森在很年輕時,就已具備無畏的精神(和較為專業的護理技能)。
艾莉森在二十五歲左右搬到紐約。在嚐試了各種工作之後,她決定到電影學院報名。世貿中心遇襲時,她剛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她立刻作為一名誌願者參加了紅十字會,後來花了九個月時間在“爆心投影點“組織工作。“那段經曆真的改變了我的思想,”艾莉森說,“我過去一直拍攝愚蠢的喜劇,突然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如此愚蠢。我有二十三個朋友死於‘9·11’恐怖襲擊。我認識到必須做點兒什麼實質性的事情。我有一個很大的願望,想要把自己的整個生命投入到那種誌願工作中。”
後來,艾莉森回到自己的電影製作工作中,但這次,她堅定地帶著使命感製作電影。2004年的聖誕,她了解到一場巨大的海嘯襲擊了東南亞。當她和男友奧斯卡像被粘在電視機前目睹死亡人數上升時,她感到一種想要去援助的渴望。她邀請奧斯卡一起去,他同意了。然後她開始給朋友打電話籌集錢和醫療物品準備去援助災區。一周後,他們出發前往斯裏蘭卡。
就像當初在“爆心投影點“工作時一樣,艾莉森最後待的時間遠比計劃的要長。她和奧斯卡一起在佩拉利亞村工作了十四個月。期間他們籌集了幾千美元,招募了幾十名誌願者加入他們,收集屍體、重建學校和為孩子們提供新校服,維持一家醫院的運轉,為幾千名受傷的人提供服務,這家醫院後來成為了當地社區的一部分。離開之前,艾莉森建立了社區海嘯早期警報中心,這是一家她至今仍在管理的非營利性組織,這家中心幫助建立了整個東南亞的海嘯警報係統。
艾莉森喜歡看到誌願服務如何讓人充滿信心,他們會忘記自己的問題。“我看到有的人在我眼前發生變化。他們開始服務一段時間後,人就開始振奮起來。”艾莉森說,“在去做之前,你不知道能做什麼。在災難現場,你會興奮地往前衝。每一個小時都如此,而不必考慮將來。你應付任何事情。因此你可能會想,我從來沒能那樣做過,但你確實能。”
回到美國後,艾莉森和奧斯卡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第三波》,描述他們在斯裏蘭卡的經曆。影片是由艾莉森和一名斯裏蘭卡裔加拿大人以簡單的手持式攝影機拍攝的。她和奧斯卡花了幾個月時間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包括戛納電影節上去推廣這部影片。
艾莉森很明確,她不指望人人都花上幾個月時間,動身去地球的另一端進行一些野外冒險。這樣做不一定能有積極效果。“在家裏就有很多可以做的。即使你有一周假期,或是周末的兩個小時,都可以做誌願服務,這些都有幫助。”她說。
至於有人借口說他們沒什麼可以提供幫助的,艾莉森表示,人人都有常識。“你的技能是從小時候起你所做的一切。你不必是醫生或是建築工人才能提供幫助。誌願者可以教孩子們藝術或音樂,或與他們一同演奏。可以打一口井或修建一個花園。可以教英語、衛生和保健知識,或提供一些小的商業服務。”
我好奇艾莉森是否曾想要孩子,因為有限的資金問題,有了孩子會明顯妨礙她到世界各地提供誌願服務。她回答說:“我一生中,曾想過要四個孩子。但‘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我改變了,我熱愛自由,隻要想去,我就必須在那裏提供誌願服務。有孩子的願望逐漸褪去了。我是海嘯中所有孩子的母親,我想成為一名更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