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遠征俄羅斯:莫斯科會戰
德軍占領彼得格勒的計劃失敗後,擬訂了代號為“台風”的大規模進攻計劃,準備對莫斯科發動進攻。1941年11月7日,在德軍逼近莫斯科的情況下,斯大林在紅場舉行閱兵式,受閱部隊直接開赴前線。11月15~18日,德軍對莫斯科發動猛烈進攻,然而從最初幾天就遇到了蘇聯軍隊的頑強抵抗,首都保衛者的口號是“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處可退,後麵就是莫斯科!”。11月底至12月初,德軍為進攻莫斯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繼續前進受阻。經過蘇聯軍隊11月底到12月初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襲,德軍進攻莫斯科的企圖最終破產。蘇軍盡管身處危機狀態,然而堅壁清野,消耗了德軍。僅11月16日至12月15日,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 500架,士氣嚴重受挫。蘇軍反攻的條件已經具備,斯大林任命華西列夫斯基中將任代理總參謀長並擬定反攻作戰計劃。1941年12月5日,反攻計劃正式開始執行,此時德軍的進攻能力已近衰竭,蘇軍在最初幾天中就從德軍手中奪得了主動權。1942年1月初,西部戰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蘇軍從侵略者手中解放了1.1萬多個居民地。進攻莫斯科的突擊集團被擊潰,使德軍驚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個居民地,一步也不後退,直到最後一兵一卒、最後一枚手榴彈。然而2月初,來自西歐的德軍增援部隊和中央集團軍群北翼部隊,分別在成尤赫諾夫以北和勒熱夫地域實施反突擊,合圍進攻維亞濟馬和奧列尼諾的蘇軍部隊,蘇軍的態勢急劇惡化。4月2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西方向部隊轉入防禦、撤回外線作戰部隊,會戰至此結束。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遭到慘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它使得反法西斯同盟變得更加鞏固,法西斯國家集團遭到了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