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侵略性遠征給歐洲各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人民流離失所、家園被破壞、人員傷亡慘重。同盟軍之所以會在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占優的情況下節節敗退,主要原因在於英法等西方大國在對待德國法西斯的態度上優柔寡斷、抱有“戰火東引”的僥幸心理,對德國實行了姑息的“綏靖政策”,使得納粹德國的野心一再膨脹,最終將戰火燃遍了歐洲大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促成了歐洲和遠東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而英、法、美的綏靖政策,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又起了姑息養奸的作用。
這次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戰爭曆時6年多,遍及世界各地,參戰軍隊多達1.1億,被卷入戰爭的人數多達20多億人。在戰爭中喪生的人數約5 000萬。直接軍費消耗達1.1萬億美元,還有4萬多億美元的物質財富被毀壞,人類多年積累的財富毀於一旦。 然而這次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得爭取和平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這次戰爭中,法西斯屠殺無辜平民,毀滅人類文明,殘暴本性暴露無遺,但是,戰爭又教育了人民,愛好和平的人民贏得了戰爭,也贏得了正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科學技術最深入、最廣泛地應用於軍事的戰爭,並對世界曆史進程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二戰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垮;英、法雖打贏了戰爭,卻失去了往日的優勢地位。帝國主義衰落的同時民族解放運動得到了蓬勃發展,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參加了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促進了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的空前高漲,戰後殖民體係的瓦解,使亞、非、拉一係列國家相繼獨立,加快了世界曆史的發展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大大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蘇聯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戰後歐亞地區出現了一係列人民民主國家,特別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這大大發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德國作為發動二戰的元凶,其國內的民眾也深受戰爭之害,且在戰後遭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嚴厲製裁。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別占領,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而英美法三國占領區合並成聯邦德國,兩德分裂開始。但是,二戰之後的和平環境也使德國人再次創造了經濟奇跡。